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三九章 柔然退兵,高肇归京 (第2/2页)
事出反常必有因,高肇甚至怀疑,这是柔然的金蝉脱壳之计:以小部袭挠断后,大部早已撤军。 “前营斥候这两日可有异报?” 崔延伯征伐半生,若论擅战,比高肇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听便知他是何意:“蠕贼甲轻马快,且骑术精良,是以我游骑无法探近营前,至多也就于十里左右瞭望一二。若想一探虚实,只有大军压上……” 元怿经北镇这一遭,长进极快,已然不似之前那点于兵事一窍不通。稍一思索,便皱起了眉头:“但你若压上,他便后撤,如此步步为营,诱敌深入,难保不会中计!” 他能想到,高肇焉能想不到? 不过不甘心柔然就此退去。 凭心而论,今夏这一战,无论是元魏还是柔然,都不算上赢家。 柔然劳命伤财,征兵召马、驱羊赶牛远行数千里,并未占到半丝便宜,反而折损精锐两万余。 反观元魏,死伤更多。镇兵、中军皆先不论,因元渊大意疏忽,中了柔然的声东之西之计,让精骑突进狼山,直袭怀朔、武川两镇。一顿烧杀抢掠,只是死伤的镇民就达六七万,损失牛羊无数。 更何况,整整一年偌大的北镇颗粒无收,更要供养近二十万大军人吃马嚼。光是损耗的粮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元怿已然开始头疼,便是柔然退兵,之后已被他搜刮一空的六镇之民,又该如何捱过这一个寒冬? 问朝廷求粮的奏呈上了都快上百封了,却皆如石沉大海,不见回音。元怿想不通,太后与朝中诸公难道全是瞎子不成? 元怿气恼不已,更是心急如焚,高肇却在犹豫不决。 他极为赞同李承志常说的一句话:便是rou烂了,至少还在锅里。 是以便是造反,也要逐了柔然这个心腹大祸,撵的最越越好。 不然一个不慎,就是为他人做嫁衣。 所以此时他举棋难定,要不要如崔延伯所言,举兵压上? 一探虚实只是其次,而是要帮蠕帅下定决心,尽早退兵。 柔然耗不起,朝廷更不耗不起。 而高肇是不想深陷泥潭,更想以退为尽。 你李承志能“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我高肇为何不能? 看谁先会坐不住…… 正暗中思忖,突听呼喝之声。高肇凝目一瞅,见数骑自西奔来,高举令旗,并喝令沿途兵卒让路。 稍倾,来骑奔到十丈外,被近卫拦下,而后稍予盘问,便带至望楼之前。 “大帅,斥候急报,称约半个时辰之前,西风渐停,但敌营依旧沙尘大作,而敌之斥候却逾见稀少。心知有异,斥候凑近窥探,才知敌营已然成空。不过是数百匹驽马被尾部附近钢针,吃痛之下狂奔不至……” 元怿喜上眉梢,放声大笑:“哈哈,柔然退兵了?” “应是如此,元都督已令斥候尽出,往西急探,想必稍后便一知虚实……” 高肇眉头一皱:“传令元渊,让他莫要大意,更莫要擅自追击,以免中了蠕贼的调虎离山之计!” 上一次便是这般,柔然稍施计谋,元渊便一头扎了进去。若非他轻敌,何至于让怀朔和武川的两万户镇民葬身火海? 高肇不由自主的就想到了李承志。 二人都是一时才俊,若不比较,自是看不出高下,但经此一役,便以判若云泥。 可惜李承志油盐不进…… 暗暗一叹,高肇又朗声下令道:“望诸位也莫要懈怠,各司其责……” “诺!” 齐齐的应了一声,众将便相继散去。 高肇凝望了一阵,意兴阑珊的挥了挥手:“回营吧!” 身侧的高猛弯腰回道:“遵令!” 按常理,高猛身为一州刺史,绝不能擅离治地,但非常之时须行非常之事。 如今北镇眼见粮草消耗殆尽,朝廷却如装聋做哑一般,久援不至。无奈之下,高肇也就只能行使都督北地数州的概率力,令各州急征粮草,送来北镇。 高猛就是亲自来送粮的…… 进了帅账,跑退了左右,高猛脸上的喜色便已掩不住了:“恭喜叔父,贺喜叔父!” “何喜之有?” 高肇淡淡的回道,“与李承志予关中之战相比,此战就如萤虫于皓月争辉,焉敢贺喜?” 有如当头棒喝,高猛倏然一滞。 和谁比不好,和李承志比? 自太武帝之后,元魏已有六十年未有过如陈仓一般之大胜,不然焉敢称为不世之功? 若无关中之战珠玉在前,高肇败退举兵十万来犯的柔然,自然称得上大胜。 但如今……高猛只能暗叹一声,更有此暗暗咬牙。 若非李承志,叔父已然挟大胜之势,就地起兵了。 可惜! 稍定了定神,他又低声问道:“那眼下,叔父意欲如何?” “还能如何,自然是回京!” 高肇冷哼一声,脸上挂着冷笑,“李承志逢人便称,我高肇有不臣之心,迟早必反。那老夫就让他看看,我是反,还是不反?” 回京? 纵然早知高肇心意已决,高猛依旧意难平。踌躇了数息,他猛一咬牙:“如今中军十去其六,且关中方定,正是旧力不济,新力未生之时,何不……” “住口!” 高肇一声断喝,“你个蠢货,真要如此,岂不是正中李承志下怀!” 还是第一次被高肇如此痛斥,高猛脸上有些挂不住:“便是李承志天纵之姿,如今也是众叛亲离,不得人心,有如孤家寡人。叔父又何必忌如猛虎?” “不得人心?你为何不反过来想:举朝皆为以他在构陷于我,而如今我若起事,又是如何局面?” 李承志自然是口碑载道,受世人称颂。更会临危授命,被朝廷委以重任,再次率军讨逆。 但问题是,朝廷没兵了呀? “朝廷无兵,但李承志却有兵!” 高肇目光如电,利如刀锋,“你当那河西遗部,真就叛自高车?还是以为李承志那天雷,真就是火油所制?” “啊?” 高猛有些懵。 “啊什么啊,予我磨墨,我即刻呈奏,不时便启程回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