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一二章 和尚造反 (第1/2页)
元悦造反? 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从认识第一天起,李承志就知道元悦很聪明。甚至怀疑过:他不近女色也罢,好男风也罢,皆是自污保命、以消除元恪戒心的手段。 而越是聪明的人就越惜命,胆子就越小。元雍如此,元悦亦如此。 李承志还记得,高欢打败尔朱氏后,想选一个血脉最近,比较好控制的傀儡当皇帝,第一个选的就是元悦。 元悦听到消息后,当场就吓的晕了过去,屎尿喷了一裤裆。 就因此故,麾下文武认为元悦不能服众,高欢才遂以做罢。 李承志怀疑:那怕元恪死之前将选他继位的圣旨摆到他面前,元悦都绝对会不敢信,九成九怀疑这是皇兄试探他的手段,想在黄泉路上找个伴。从而将演给高欢的那一出,提前在元恪面前上演…… 至于元嘉……老的能不能活得过元恪都还是个问题,就算造反,也该先提元渊安置妥当,不像如今一般困在宫中…… 因此李承志九成九敢确定,要么是巧合,要么是幕后贼人用来掩人耳目,或是搅混水的手段。 李承志沉吟半晌,高声唤道:“元谳!” “属下在!” “持我手令入宫,各调两千甲士,将报德寺、无极观皆围了,不得走脱一个……” 杨钧眉头一皱:“你不怕打草惊蛇?” “白马寺一夜成空……刘腾的动静何其大?该惊的早惊了。再者,真要与元悦、元嘉有关,你当这二人会坐以待毙?就当是敲山震虎了!” 敲山震虎……这是准备但有发现,连元悦和元嘉都要抓? 杨钧惊愕万分:你还真是六亲不认? 元悦也就罢了,至多是生意上的来往。但元嘉,那可是李承志的准外舅? 不要以为皇帝之举是无的放矢,只是令高文君改姓而已。但在封建社会,“礼”就是天。从来都是先论伦理,再论亲情。 就如杨钧所言,李承志以后再无姓高的岳父,也更无姓高的舅兄,只有姓元的…… 果不其然! 李承志只是让元谳去宫内调兵,却再无半点交待? 要知,他调的可是虎贲,必经元渊之手。竟也没让元谳掩遮一下,而是向元渊直言要围报德寺,要擒宗德? 杨钧眼皮隐隐抽动:“元悦也就罢了,闲散宗室一个。但元渊却宿值大内,手握重兵,你就不怕他真与此事有关,狗急跳墙?” 李承志隐隐冷笑,却不说话。 你当刘腾、元晖是吃素的? 还是当皇帝是吃干饭的? 莫说元渊了,皇帝九成九连自己都防着,就是不知安排的是哪一个。 再者,李承志坚信,皇帝遇刺和元渊无关。 回忆起与元渊相识以来,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李承志本能的就想摇头。 身为虎贲中郎将、天子亲军统领,元渊要想下手,机会太多了。根本不需如此麻烦,还要冒这么大的风险…… “放心,有陛下在,出不了大乱子!” 模棱两可的安尉了一句,李承志又笑道:“左右无事,季孙兄不如与我同去?” 杨钧稍一沉吟,点头道:“也好!” …… 报德寺也罢,无极观也罢,自有虎贲围困。李承志也相信,元渊定会妥善处置,派出得力之人负责。 剩下的,无非就是该抓就抓,该审就审。李承志没敢奢望一次就尽全功,只希望能查出这一僧一道的根脚。 所以,他既未急着去见那位名义上的大舅兄,也没有急着去无极观,而是直赴元悦府上。 无它:李承志对女道士印象太深了。差一点儿,就让他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了…… 敢舍命刺驾,定是非常之人。李承志不相信,随便拉出个人来,就敢干这种诛九族的大事? 更何况还是个女人? 这等人物,还是他徒弟,元悦不可能一点印象都没有…… 怕过于招摇,李承志未亮旌节,又换了马车,且只带了一什虎士,往王子坊行去。 “那妇人年岁应在三十上下,容貌尚佳,身形窈窕,通体白皙无痕,且五指如葱。故而定非出自贫寒、庶民之家……” 杨钧念着刘腾查来的那女道士的信息,念到一半又“咦”的一声,“竟还生育过?” 李承志好不惊奇:“不是称‘通体白皙无痕’么,怎看出来的?” “莫说令史、行人,随便寻一经年的坐婆,在妇人腰骨间稍一摸索,就能断出育过几胎,有何稀奇?” 这么神奇? 李承志沉吟道:“说不定就能依此寻出些头绪来,且先记着,等见过汝阳王再看……” “也对!”杨钧点头道,“能收其为徒,定知其底理,寻到汝阳王,一切便知……” 二人同乘一车,边走边谈,半个时辰后到了寿丘里。 元悦竟不在府上? “这几日,殿下虽日日归家,但每日早出晚归,也从不予府中提及去向…… 而夫人予多日前入宫听经,就被留于宫中,至今已近十日未归……故还望府尹海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