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七三章 定心丸 (第1/2页)
“司空请讲!” 今日竟如此爽快? 高肇双眼猛的一眯:“那日你称‘善始善终’……又该是几时?” 就知道你会问这个…… 李承志转了转眼珠,只是不语。 高肇反倒先松了一口气。 只因李承志并未如以往那般,要么是矢口否认,要么是顾左右而言它。 微一沉吟,他又伸着手指朝天上指了指:“那位呢,又该是何日?” 李承志无语。 这问的越来越直接了,他想迂回或婉转一下都想不到合适的措词。 你怎不问,大魏该何时灭国? 见他神色古怪,高肇心中一动:应是问的方式不对? “罢了……” 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他又萧索道,“至多明年开春,老夫就要领军出征。蜀地艰险,且刀枪无眼,能不能安然回归都是两说……” 说着说着,眼中竟闪出了泪花? 我去,至不至于? 明知他在演戏,李承志还是禁不住的一叹。 说句诛心的话:不提二人不日即为翁婿。便是以高肇已拜大将军,即将迁升太尉,领十数万大军出征这一点而论,李承志也必然要留点香火情…… 就给你吃颗定心丸! “蜀地虽艰,但不似江、淮之地水路繁多,且四通八达,水战足要占七成以上。 蜀中再是山高林密,车马不利于行,但也在步战的范畴之内。此正乃我北军之长,应是不会重蹈钟离之败之覆辙。且司空贵为大将军,又不需冲锋陷阵,何来‘刀枪无眼’之说?” 高肇心里猛的一松。 意思是,此次南征即便无功,也定能安然返回? 不容易啊,终于等到了李承志的一句准话? 他心中一动,又感慨道:“但愿如此……但老夫此去若不能建些功业,自是不会轻易撤军,也不知要几年? 豹儿与植儿皆镇守在外,湛儿又不堪大用。故而老夫走后,这家中还要你多照拂些……” 简直笑话? 再不济,皇帝也是你外甥,皇后也是你侄女,何需轮到我来照拂? 你想问的,是前一句吧? 李承志垂下了眼帘,也不予高肇对视,语气极其轻松,就如开玩笑一样:“怎么也该要四五六年吧?但谁又能说的准呢……” 高肇猛的一滞。 短则四年,长则六年? 就凭这句,他就能判断出好多信息:仗肯定是能打到那时候的,至于能不能攻下蜀中,甚至剑指荆楚之地,就不好说了。 但至少能确定,皇帝肯定是能活到那时候的。 不然哪怕已打到建康,他高肇也必然会被召回京中…… 四年……至少还有四年? 若早做准备,应是够用了…… 也是奇了,今日的李承志竟这般好说话? 心中猛的一松,高肇心一横,伸手入怀掏出了一张纸。 生怕李承志拒绝或是敷衍,高肇又温声宽慰道:“能说则说,不能说也无坊……” 见他神色比之前还要凝重,李承志不由有些好奇。 探眼望去,只见纸色泛黄,看着已有些年头了。上面写满了字,但字迹大小不一,笔迹也很是潦草,且时有断笔。 看着像是高肇的笔迹,但应是急切或慌乱之时所书。 英年早逝,子嗣孤绝…… 遂至不轨,憾恨而终…… 子诞母崩,未角而夭…… 无子无依,深宫孤老…… 贵登台鼎,死无全尸…… 何解? 殉志! 初时还不解其意,当看到最后那四个字时,李承志才悚然一惊:竟是卦词? “卜的是谁?” 高肇比他还惊奇,反问道:“你看不出来?” 俱是似是而非,他哪能看出谁是谁? 看李承志不应,高肇稍一犹豫,伸手在案上急划了几下。 竟是皇帝、元怿、前顺皇后于英、高英、以及高肇? 李承志有些呲牙。 说卜的不准吧,顺皇后、元怿、高肇三人的卦词确实像那么回事。 说他准吧……谁说皇帝没儿子,不然胡充华怀的是谁的? 包括高英的也不准,虽无子却有女:记得胡充华生太子的当年,高英就生了长公主建德。长大后嫁给了萧宝夤的儿子萧烈。 且高英哪来的深宫孤老? 元恪驾崩次年,就被胡充华害死了,满打满算,也才二十六七岁…… “谁卜的?” “原太史令耿言!” 耿言? 给冯太后卜卦,说她只能活四十九,最后冯太后真就只活了四十九的那位? 李承志摇摇头,将纸递了回去:“司空应知,晚辈从来不信这个?” 不信……意思就是不准? 高肇的心跳都快了几分,指着最后一行问道:“这也……不准?” 何解……殉志! 说准也准……就看怎么解读了。 历史上的高肇应是元恪死前一年才举兵征蜀。历时一年便攻占蜀境。先锋都已强渡了长江,正欲高歌猛进之时,突闻皇帝驾崩。 也不知高肇怎么想的,明明手握十数万大军,竟就老老实实的依新帝诏令,回了洛京? 连家都没来的及回,家人都未见上最后一面,只是在皇帝灵前哭了一场,就被元雍、元怿、元继、元澄、于忠、候刚等给逼死了。 不过是自尽:未等历数完其罪行,高肇自知已无幸理,愤然自刎于皇帝灵堂之下…… 若这般想,这卦倒是卜的挺准: 高肇为明心志,慷然回京,而不是拥兵自重于外。为全贞节,又愤而自尽……不就是“殉志”么? 也是因此,元雍、元怿、于忠等才没有为难他的子侄与家人。该做刺史的依旧做刺史,该镇守边镇的依旧镇守边镇…… 正回忆着,直觉脸上有些异样。李承志抬起头来,发现高肇的眼中似是藏着两柄刀。 怎就好像还带着点杀气……嗯? 李承志心里突的一惊:几个意思? 难道你这“殉志”,指的是我李承志? 看他眼神突冷,高刻顿时会意,急声道:“当时正值耿言弥留之际,自是吐字不清。老夫又激愤难抑,许是没有听清……我就问你:应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