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八十二章 满座皆惊 (第1/2页)
既然已经点出了五丝、玉符这种端午特有的饰物,不以端午为题都不行。 这一次李承志想的久了一些,差不多有十息,直至看到魏瑜额头上微微出汗,又从发间传来一阵淡淡的兰草花香时,他才眼睛一亮。 苏轼的《浣溪沙·端午》? 也就三两息,他稍改动了一下,又朗声吟道: 轻汗微微透赤纨,今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泾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倾城欢。 最后一句原本是“佳人相见一千年”,意喻男欢女受,天长地久。但写给魏瑜不合适,他就临时改了一下,成了满城佳人一同庆欢,正好和上半阙的“满泾川”相呼应。 众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夸赞,如何佩服李承志了。就连高猛都像是被震住了一样,盯着魏瑜愣愣的发着呆。 朱裙、五丝、玉符、端午、泾川、甚至还有魏瑜透过衣纱的薄汗,以及午时沐过兰汤的淡香。 这分明就是现作的,而且绝对找不出比这更为应景的了…… 看满园俱静,李承志暗暗思忖:这就被震住了? 震住就对了。 如果将描写美女的诗人词人排个号,苏轼怎么也该排进前十。 排第一的当然是曹植,《洛神赋》堪称前无来者,后无古人。不然何来的“天下之才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的称赞? 众人都在回味,就连高猛都好似消停了,李承志施施然的坐了下来。 刚一坐定,一双纤纤素手捧着一支白盏,轻轻的放到了他面前。 四目相对,张京墨脸上又泛起一层淡淡的粉晕。 看他一身碧衣罗裙,五丝缠臂,玉扇轻摆,李承志微微一叹:刚才那诗要不改,送给张京墨多合适? 他接过酒杯,温声笑道:“记不记得我与你初见之时?” 张京墨羞赧的点点头,眼神轻动。 那已是仲春之时,月圆之夜。 叔父当晚宴请郎君,却突然让自己侍奉,自己当时就已猜到了几分。 但谁又能想到呢,郎君如此多情,竟将自己与身为皇亲国戚的高女史一视同仁? 想到此处,张京墨的心就已要化了似的。 李承志浅啜一口,缓缓吐着酒气:“我予你也作一首吧,专作给你的……” “啊?” 张京墨一声惊叫,眼中蕴出了一层水光。 李承志微一思量,找了一首觉的最为合适的: 宴后朱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年开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京墨初见,白衣淡裙素衣,双瞳剪水说愁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众宾客:。。。。。。………… 诗刚念完,张京墨泪如珠帘断线,滚滚而落:“郎君待妾如此恩重……” 李承志轻轻一挥手:“要过一辈子的,说什么恩重不恩重?” 不说倒好,这样一说张京墨的眼泪掉的更快了。 李始贤看的好不感慨:“比这好听的话老夫能说好几箩筐,但为何从不见这般感人?” 郭玉枝柳眉一竖:“你会作诗吗?” 还好意思说是以《诗》传家的李氏家主? 别说作,抄都不会抄! 像是被照脸扇了一巴掌,李始贤一张脸涨的通红,胡子抖的哆哆嗦嗦。 郭玉枝也不理他,拿胳膊碰了碰郭存信:“别写了……” 郭存信置若罔闻,心潮澎湃如海,口中念念有词,手下奋笔疾书。 再一看,落笔之处正是李承志刚刚作给张京墨的那首词。手边还摆着几张纸,墨迹未干,自然是李承志之前作的那四首。 自己这弟弟已然是没救了。 郭玉枝暗叹一声,扭身朝后低语了几句。立时便有一个女孩儿满面含羞的起身,凑到了郭玉枝身边。 看夫竟也起了身,李始贤眼皮一跳:“夫人去往何处?” “还能去往何处?” 郭玉枝冷哼道,“那逆子能予外人作得,为何就不能为表妹作得?” 说着又瞪了一眼李始贤,引着郭怀淑施施然朝李承志走去。 李始贤眉头一皱:夫人到底是如他嘴上所说,只是想让李承志给怀淑作首诗,还是说她就没死心? 但想也不可能啊? 也不看看那张京墨和高文君都多大,怀淑又多大? 再看那魏瑜,猪都能看出来这女娃的心意,为何就儿子看不出来? 罢了,随她去…… 其实郭玉枝早就死了心了,此时确实只是想让李承志给表妹扬扬名。真要论起来,怀淑还真不比张京墨和高文君差。 知子莫若母,郭玉枝哪还看不出李承志已是铁了心,非娶高文君不可,才有了今谁管种种诸般。 狷狂也好,数息成诗也罢,全是在为扬名立世做准备。所以这诗,自然不会只作这几首。 不看那逆子正与高文君窃窃私语,怕是下一首立时就有了。 看了看被感动的泪珠如断帘,梨花似带雨的张京墨,郭玉枝不由自主的冷哼了一声:这逆子还真是一视同仁啊? 她还真没料错…… 满园宾客二三百,怕是有大半的目光都落在他三人身上,便是意坚似铁如高文君,都竟有些吃不住。脸上布满娇羞,连说话时都躲躲闪闪,似是连李承志的眼睛都不敢看。 李承志好不惊奇:“你连死都不怕,还怕这个?” “能一样吗?” 高文君有些羞恼,偷一般的白了李承志一眼,又看了看不远处的高猛,满脸担心,“妾身怕恼了堂兄,害了郎君!” “放心!”李承志温声笑道,“只是多作一首诗而已,高刺史不会恼的。” 既然之前未恼,之后也定是不会再恼……李承志已然猜出来了一点,那高猛似是别有用心…… 看李承志如此自信,高文君猛的就多了些信心,含羞笑道:“那就先谢过郎君!” “你们这不是恩重就是谢,也不嫌麻烦?” 李承志无奈的摇摇头,打着着高文君,朗声笑道:“且听好: 薄妆桃脸,薄怒却似花靥。柔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