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七十四章 闲着也是闲着 (第1/2页)
《南史》云:“侃少雄勇,膂力绝人,所用弓至二十石,马上用六石弓……” 这就有些扯谈了。 历朝历代一石都是一百二十斤,而北魏、隋、唐、宋等时期的一斤都在六百克左右,那二十石是多少? 看地上那一把弓,三四百斤之力应该是有的,不然绝对射不动铁翎箭。 《南史》还说“侃蹋壁直上至五寻,横行得七迹……” 意思是他一个加速跑,能在直立的墙上踏上五步高,还能朝左或朝右再跑上七步。 这更扯淡,不但反人体学,还反重力学,牛顿的棺材板就是有十层厚都压不住。 不过至少说明羊侃身体的协调性极佳。 相似的记载还很多,反正很厉害就是了。 个人勇猛只是其次,羊侃领兵打仗,治理地方都是一把好手,不论是南朝还是北魏,对他的评价都很高。 其中说的最多的一点就是性情宽厚。 唯一不好的,就是豪侈奢靡。 意思就是特能造:吃顿饭都能耗万金,光是奏乐的乐姬就有上百个。 但那都是以后了,此时的羊侃也才十四五岁,正是青春年少,血气方刚之时,能有多少经验和成府? 但再是少年,也不是一般的少年啊。如果不长歪,这可是堪比关张的猛将! 李承志自知没有王霸之气,做不到虎驱一震,天下英雄便能俯首称臣。 只是抱着闲着也是闲着,有枣无枣先打一杆子再说的态度而已。 反正又没什么损失。 李承志转了转眼珠,看了看那些被踏毁的青苗:“知不知尔等已犯了罪?” 羊侃一骨碌翻起身来,朝着李承志就是一揖,满面羞愧:“侃实不知是将军,更不知将军受过伤,因此才冲撞了将军……” 李承志阴阴一笑:谁和你计较这个? 若揪着这么点小事不放,传出去都不够丢人的。 “只当我射了尔等的纸鸢,却不知已有百亩青田尽被尔等毁于一旦……便是一亩只产两石,也是两百石,知不知到了冬日,这两百石粮能救活多少人?” 达奚猛吸一口凉气。 毁坏百亩青苗都够得上杀头了。但问题是,被这些人踩坏的青苗至多有百丈长,横竖加起来也就两三亩。而李承志这一张嘴,就是百亩? 这是要往死里坑啊? 而且达奚一点都不怀疑,如果有必要,等天黑后,李承志再派些人过来帮着踩一踩也不是不行…… 毁了百亩青田? 魏瑜被唬的一愣一愣:“李承志,你莫骇人,这分明就是狗尾草……” 李承志一声冷笑:果然与那魏瑜一模一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嘴馋好吃还任性、没一点眼色……谁告诉你这是草的? 这是粟,是粟! 李承志懒得和这样的熊孩子计较,只是盯着羊侃。 羊侃也被吓了一跳。 还真不是他横行无忌,是真没认出来。 行猎之初,奚康生倒是警告过不得践踏良田,违者必责。但他们也只以为有人家、有农庄的地方才会有田,哪里想到这十数里连个人影都不见的地方,也是田地? 魏瑾又说这是狗尾草,他也只以是狗尾草。 也莫说这些高管子弟,便是后世信息那么发达,认不出青苗期的稻子麦子是草还是粮的城里人一抓一大把。 再加就在山下,且紧挨着泾河,土中水分极足,田中连道浇水的沟渠、拦水的田埂都无,没种过田的,还真不一定能认得出来…… “看你一身武艺出类拔萃,想必也是名门之后,他日也应是有作为的。但更要懂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 若不明社稷之重,不知万民疾苦,便是志有天高,也只是无根之萍……” 说到最后,李承志怅然一叹:“言尽于此,你自己思量吧……” 说完便打马而走,竟半点都不留恋。 魏瑾愣愣的看着李承志的背影! 这仇都没报上,却先被训了一顿? 心里气的想咬牙,却也慌的不行。 虽都是纨绔子弟,连是草是粮都分不出,但基本的法与理还是门儿清的:真要有人追究,他们不死也得脱层皮,至少一顿鞭子是别想免掉了。 特别是带头的羊侃和魏瑜。 “如何是好?”魏瑾急声问道。 一群少男少女七嘴八舌的出着主意: “定是要先去央求李承志,求他莫要上告……” “不会的!”有关中子弟摇头道,“李承志……嗯李仓曹虽法度极严,但只是带兵之时。平时还是很和善的,且极惜兵,也极爱民,对属下部曲也极其宽容,泾州上下都是人尽皆知的……” “如此再好不过……那就尽快找到苦主将其安抚,多赔以财货,便是多赔几倍也无妨……” “对,要尽快找到苦主……只要苦主不追究,此次便能万事大吉……” 刚说到这里,一个关中子弟猛的一声惊咦:“这田,好似就是李仓曹的……” “怎可能?”魏瑾眼珠子一突,举手一指,“若这些全是粮,怕不是得有数万亩?” “还真就有数万亩!”关中子弟解释道,“这些原都是僧田,僧民作乱后,是李仓曹雇佣祖居、朝那二县之民抢种的。 之后奚镇守念他为了起兵平叛、抚慰百姓、安置乱民等而耗尽了家财,便将这些地今年的收息抵于李仓曹充作度支……” “我知道我知道……”又一个泾州本地的少年喊道,“李仓曹虽未推辞,但说过:无论今年收息多寡,所得之粮皆会用做赈济受僧贼迫害的灾民……” 这可是数万亩良田啊,一亩便是只产一石,也是整整数万石…… 一群少年少女肃然起敬。 若别人说拿数万良田的收息赈济灾民之类的话,他们怕是会笑死,但李承志说出来,没人敢怀疑半个字。 这样的事情,李承志还真能做的出来。 他悍然起兵平乱,为安置僧户及乱民而耗尽家财的事迹早已听了不止一遍了…… 还有诸如兵卒应征,便先会安抚家人老小,分其田、助其耕等等等等。 种种行径,已与他们从书中读到的“圣人之举”无限接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