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六章 白甲贼 (第1/3页)
,大魏春 人过留痕,雁过留声。 李承志背着手,在土坡下的城墙根走来走去,短短二三十丈,他来回走了半个多时辰,估计没一百遍,也有五六十遍了。 不时,李承志就会捡起一块干泥,握在手里慢慢揉动。随着走动,一缕一缕的细土从李承志的指缝里露出,随风飞散。 达奚一脸狐疑的跟着他。 这是什么怪习惯? 有人思考时喜欢踱步,有人思考时喜欢捋须,也有人喜欢摸鹰撸狗,比如从父。 但喜欢玩泥巴的,还真是第一次见…… 正乱猜着,李承志猛的停下了脚步,达奚不察,差点一头撞上去。 怎么了? 他诧异的抬起头,发现李承志一脸的玩味,冷笑着盯着头顶上的城墙。 达奚刚凑过来,也想跟着瞅一瞅,李承志却把右手伸到了他面前,摊开了五指。 掌心里躺着十数粒大米,但颜色有些发黄,像是放了许多年的陈米 哪来的? 达奚刚要问,但嘴都没张,瞳孔猛的一缩。 还能是哪来的? 分明是李承志从哪些干泥块中一颗一颗的揉出来的? 那也不是普通的泥块,而是……城墙上的夯土? 达奚猛的抬起了头:墙面幽黑反亮,全是石砖,哪里能看到半点夯土的痕迹? 不是说泾州的城墙上没夯土,大魏再有钱,也修不出全用石砖垒造的一座城来。 泾州的城墙与其它州城并无二致,皆是就地挖土,和以糯米汤夯造而成。 然后才会在外面包裹一到两层石砖,一是防止敌人射箭入墙,当梯子一样攀爬,二则是防雨冲淋。 但因叛军无冲车、撞梯之类的攻城利器,城墙的上石砖均好好的,那李承志揉了这半个多时辰,估计都揉了上百斤的夯土是哪来的? 达奚猛吸了一口凉气:“找到暗道了?” 李承志冷冷一笑:何止是暗道? 密室还差不多。 这一个小时,他难道只是为了找这些米? 又为何让城上城下尽量肃静? 除了寻找其它的痕迹,判断暗室的具体位置,他还在观察里面是不是有人。 宽不知道有多少,而只是长度,就有三四丈! 若仔细观察,这四五丈之内,每隔一到两米,城体的砖缝中就必然会有一两个不起眼的小孔,这分明是用来透气的。 要再贴到墙上听,就能听到好像里面有老鼠窜动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但哪有那么多老鼠? 这分明是有人在蹑手蹑脚的走动,以及衣物擦过墙体发出的动静。 声音如此清晰,估计至多也就隔着一两道石砖,李承志怀疑,如果有冲车,撞不了两下,就能撞出一个窟窿来。 但他们是来平叛的,又不需攻城,哪有这玩意? 达奚又惊又骇。 看起来,李承志发现的过程是如此简单,只靠着几粒米,就找到了贼人藏在哪。但问题是,又有哪个能提前想到,城墙里还能藏人? 达奚急切的问道:“既然有通风的气孔,也定然是能从里往外窥探……看大军围城,贼人是不是已然惊觉?” “很有可能!”李承志微一点,又冷声笑道,“但又能如何呢?” 又能如何? 达奚愣了愣。 是啊,又能如何? 连内城都已封了,贼人便是惊觉,也已是瓮中之鳖。 再退一步,即便那替身已潜入城内,慢慢甄别就是了,无非就是多封些时日,总能找出来的…… 李承志又沉吟道:“但还是那句话,能不造死伤,就尽量不要多造死伤……先不要声张,你先传令,让守军放下云梯,先放两旅兵丁入城,而后两面夹击……” 达奚眼神微动? 李承志只是不想多造死伤么? 不止! 应该还有不想便宜了胡始昌的意思…… 达奚微一点头,刚要传令,又听城上一阵响动,下意识的抬起头来。 不知何时,城上多了一群甲士,中间簇拥着一个将领,大概三四十岁,与胡保宗有四五分相像。 “是胡铎?”达奚低呼一声,顺便给李承志提着醒,“胡海三子,胡保宗的叔父,也是陇东郡守……” “知道!”李承志轻轻回了一句,本能的多看了两眼。 李睿李聪回来后曾提起过,说父亲与胡铎同守城墙,看起关系很是不错。 而且好像还想求胡铎许一个女儿给自己…… 开什么玩笑? 正转着念头,见胡铎抱起了拳,向达奚拱了拱:“奚中郎!” 达奚只是点了点头,心想是不是城内已挖开了城洞,胡铎是请自己入城的。 胡铎却没了下文,而是转过头,笑吟吟的看着李承志:“可是承志贤侄?方才见过怀德,才知此次持节传令的竟是你……果然是龙凤之姿,贤侄好风仪……” 好风仪? 李承志忍不住的想摸摸眼睛。 肿虽消了,但淤青还在,估计不像熊猫也差不多了,又哪有风仪可言? “世叔过奖!”李承志应了一声,刚抬起手,准备敷衍两句,耳中好似听到了一声隐隐约约的嘶吼:“李……承志……” 李承志悚然一惊,不敢置信的看着就离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