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零五章 无间道 (第1/2页)
泾州城上再次燃起了狼烟,又粗又壮,比破晓时浓了不止一倍,可见情势之危急。 李时的塘骑、皇甫让的白骑、李昭的车营相继示警,尖锐的哨声此起彼伏。 一道土龙自东南方升起,翻滚而来,眨眼间就逼近了一里多。 再听那越来越响的号角声,不用猜也知道,来的就是那支藏在鹑觚县城的胡骑。 杨舒气的破口大骂:“这贼老天……” 刚有点希望,眨眼就没了…… 又刚有点转机,又陷入了绝境? 杀人不过头点地,你他娘的还不如痛痛快快的来一刀呢…… 张敬之眼神微凝,盯着越来越近的敌骑,肃声就道:“尘烟约两里,且断断续续,至多两千骑……嗯,不对?” 他瞪大眼晴,努力的伸长脖子,声音稍稍发颤,“若是奚公,或是李刺史败了,赶来应援的贼骑,不止这么点,阵容更不会如此散乱……” 张敬之越说声音越大,脸上喜意渐浓:“这伙贼骑,看着不像是来应援,倒像是在逃命?” 杨舒一愣,又瞪了张敬之一眼:喝醉了? 要是逃命,这伙胡骑为何不往空旷的地方逃,非要往军阵里钻? 难不成,是跑来救刘慧汪了? 笑话! 刘慧汪是他爹还是他儿子? 但话说的太满,很有可能被打脸,杨舒只是在心里嘀咕了几句,未再多言,又伸长脖子瞅了瞅。 其实在听到有官兵自东南溃逃而来时,他们就已猜到:奚康生中计了…… 叛军根本不止泾州城下的刘慧汪,与鹑觚城内的胡骑这两只。 可能再加一倍都不止,更说不定,比奚康生只强不弱。 不然那些溃兵哪来的? 十之八九,南路的李韵已然败了。 至于奚康生? 天知道…… 不然何至于泾州城下都已打了半日了,奚康生别说救援,竟连一骑探探马都不见派? 杨舒怀疑,奚康生是不是跑去救援李韵,却又步了其后尘,也跳进了陷阱…… 此时想来,从头到尾,刘慧汪都只是个诱饵…… 杨舒的脸色黑的像是锅底:“用李承志的话说,就是五万头猪,也得好好的杀一阵吧,更何况才只是一夜?” “所以,不一定就是噩耗……有很大的可能如我所言:这伙胡骑,是被追至此地的……” 张敬之逾发镇定,,“十之八九,奚公与李刺史已大败贼军,逼的这伙胡骑不得不逃命……” “你从哪来的信心,敢说这种话的?”杨舒冷笑道,“怕是连你自己都不信,却拿来糊弄老夫了吧?” “不是我有信心,而是李承志!”张敬之重重的吐了一口气,又往下一指,“你看这军阵可有半分惊乱?” 杨舒探首一看,顿时恍然大悟。 怪不得张敬之一点都不慌? 白甲方阵依然稳如磐石,任凭僧兵前扑后继,却不曾晃动半动。 两军阵前已经铺了厚厚的一层尸体,被僧兵当做踏脚石,想居高临下飞身扑击。 但结果只能是死的更快。 自第四排起,长枪全是斜举,越过前三排枪兵之后,在阵前还露着六七尺。 僧兵刚刚跳起来,就被挂在了枪尖上…… 李承志巍峨如山,静静的看着东南方向。 那条土龙越来越近,离两阵已不足两里…… 不知何时,李松也入了阵,就守在李承志身边。 梯下约有百骑,将云梯围的水泄不通,若仔细看,就能发现全是李氏年轻一辈的子弟:李亮、李彰、李显、李睿、李明…… “郎君……”李松抱拳一拱,身体微伏,好像不敢看李承志的眼睛,“你且入寨稍事歇息,换仆来厉练厉练……” 这个节骨眼上让我进寨,换你练手? 李松你没喝醉吧? 李承志狐疑的转过头,当看到李松脸上的悲壮之色,又看到立在台下的那些子弟,脸色顿时一黑:“脑袋被驴踢了?” 李松这分明是让他赶快逃命。 “郎君,自破晓激战至此,已近两个时辰,若是捷报,奚公与李刺史不可能连匹快马都不派……这分明已是败了呀……” “败?”李承志呵呵一笑,“李松,你也太小看奚康生了……” 李韵如何他不知道,但奚康生的威名不要太响亮。 后史记载,平定泾州后,奚康生被迁为泾州刺史,继续镇守关中五州。而后又将受刘慧汪裹挟,参与造反的乱兵流民尽数坑杀,足足十数万。 更有传言,庆阳南、泾川北的那两座佛窟,就是奚康生为镇压冤魂而建。 这才死了几个人,那两座石窟更连影儿都不见,你指望望着奚康生会败? 即便有自己这个蝴蝶鼓着膀子扇了几下,但也该是把奚康生越扇越强才对,没道理越扇越弱…… “动动脑子啊李松……” 李承志牙疼般的呻吟了一声,“足足五万大军啊,真要溃了,怎可能一个漏网之鱼都逃不过来?绝对满山遍野都是人……但这都两个时辰了,你见李昭拉回来了几个?” 李松眼睛猛的往外一鼓:对啊,李昭呢? 让他接收溃兵,两个时辰了都不见人? 还有李时,让他探报,整整半日了竟没探回来半丝动静? 如果真有大战,李时兵太少,自然不敢靠近。但不管是谁胜谁败,定然会有溃军。 没道理已整整半日了,李照一个人都接不到吧? 除非,根本就没发生大的战事? 或者,叛军足有数十万,将战场围成了铁桶,将五万官兵尽数全歼,一个都未漏掉? 不可能? 数十万是什么概念? 刘慧汪麾下叛兵加流民还不足十万,看看这营寨扎了有多广? 足足方圆四五里…… 奚康生又不是瞎子,那么多人,能看不见? 李松总觉的哪里不对,但一时半会却又说不上来。 李承志猜到了一些,但一是不确定,二是没时间,所以他也不解释,只是快速的下着令:“令皇甫让,李昭、李时等即刻回营……令李昭率车营入阵,等皇甫让归营后,令李丰尽率骑营,往西后撤三里…………” 旗兵恭声应着,举起绿色信旗,飞快朝南挥了几下。 稍后,可能是接到了类似“已收到”的讯息,旗兵放下绿旗,又举起了一杆红旗…… 不多时,远处又有哨声传来来,但已没有之前那么尖锐,声调平缓了好多,而且宛转悠长。 这是情势稍缓的意思,看来那一路骑兵并没有直接向军阵冲来。 哨声也越来越近,伴随着烟尘,正向大营回撤。 但还没等李承志缓过一口气,眼珠子又猛的鼓了起来。 不到两里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