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九章? 我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 (第1/2页)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我叫柳铭淇,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人。 现在我需要做一个五年计划,以便规划未来五年即将怎么做。 俗话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如果没有一个可以执行的计划,想到哪儿做哪儿,无疑是一种很愚蠢的浪费时间和精力的行为。 同时为了致敬太祖等伟人,我把第一个计划的年限定在五年。 目标年限太长了让人看不到希望,反而会懈怠。 目标年限太短了不能够做一些长远的规划设计。 所以五年挺好的。 总的说来,我在未来五年时间里,第一序列需要完成的事情如下。 红薯。 钢铁。 火炮。 香烟、白糖和胡椒。 发电。 四桅帆船和大航海。 一项一项的说。 红薯这个事情前面已经分析得够多了。 明年景和三十三年,便会有二十四万亩的红薯地在京城周围铺开。 即便是产量不增加,按照每亩三千斤来计算,最多还有一年的时间,也就是景和三十四年,在整个京畿地区种植第三批的一千四百四十万亩,便是最后一批试种了。 等到了景和三十五年,四千多亿斤的红薯,便足够分配给全国绝大部分的农民们。 到时候我派出在京城里有丰富种植经验的老农民们,去各地执导他们怎么培育红薯种子、怎么精细的养肥土地、怎么的种植、怎么的收获和保存。 相信在景和三十五年的秋天,绝大部分的大康民众们,就能吃上香喷喷的红薯了。 至此只要每年派人去检查和指导一番,老百姓们便基本上不会再缺粮。 再加上了对于各种粮食的储备,以备灾荒,困扰大部分朝代的粮食危机便会基本上得到解决。 中华大地上的老百姓,只要不饿肚子就不会造反。 可是,如果他们因为没有饿肚子,而毫无节制的开始生育,对于整个国家的负担,肯定会越来越大。 我一定要谨记人口快速增加带来的各种难题。 中华的朝代毁灭就毁灭在人口周期上面。 当人口增长到一定程度,已经没有足够的耕地让他们耕种,粮食也不够他们生活。 这样的年限只用持续三五十年,等到他们的孩子们出世,情况就会遭遇更一步的计划。 倘若再连续遇到几年的天灾人祸,那么必然就会反贼四起,天下打乱,从而最终改朝换代。 我泱泱中华数千年,只有南宋不是因为这个缘故而灭亡的,其余的都逃不过。 所以想要破掉这个人口周期问题,必须要想办法。 想办法不是你让他们计划生育,在这个时代是绝对挡不住的,大康的人口只会越来越多。 节流不行,那就只有开源了。 人光吃红薯,或者是土豆、玉米,那是绝对不行的。 还需要大米当作主食。 所以开源,主要就指的是怎么有更多的大米。 开源的办法很多,可以不断的改进水稻,也期待农家出现一个袁爷爷那样的人,可以造福全天下。 另外的就是大批量去海外买粮食,但这个的花费就太多了,让朝廷花费太多的生意,他们一般不愿意做。 接着便是我设定的打下中南半岛,把这里当成中原的粮食大后方。 中南半岛有着澜沧江孕育而成的湄公河,再加上了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给这里的水稻带来了最好的生长环境。 况且这里的水稻还能一年三熟,质量和口味都是上层的不说,产量也是全球数得上号的。 整个中南半岛一年出产的粮食,巅峰时期足够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吃。 我要求不多,只要那里能每年通过海运,运送可供五亿人食用的大米回到大康的各个港口,那就是莫大的幸福。 而且中南半岛不能留下那些土著猴子们,除了就近的可以训化之外,其余的男性全都可以被抓去开荒。 女性最好,可以给移民到这边的大康民众们当老婆。 移民不但可以减轻国内的耕地压力,更可以让我们占领更多的地盘。 两三代之后,这里便会成为大康神圣不可侵犯的自古领土,再也不会和我们分开。 但要注意一点的是,一定要打通从云南和广西跟中南半岛的通道! 不能只有湄公河,还必须要如同秦直道一样的通道,形成和中华大地上的公路交通网,这才能保证不会成为飞地,一旦遇到什么问题便占据为王,从而离开中原的统治。 秦直道的修建在平原上都很难,更别说是中南半岛的雨林、多山地带了。 历朝历代不是没有目光远大的君王,他们也不是不想开疆辟土,而是多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条件,所以没办法把这些土地给收入中华。 比如你单单凭借着古代的肩挑背扛、人工锄头挖掘,怕是数十年都不可能完全修好一条秦直道。 耗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得到的却是雨林众多、蚊虫蛇鼠众多、瘟疫瘟障四发的地方,你说有什么用? 因此他们放弃了,是一个很现实的选择。 但这个困难,在我这里,却有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 我同时就在做炸弹实验室。 现在的苦味酸炸弹威力已经足够大了,等到后来,各种黑火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