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三章 倒戈  (第2/2页)
然也做好了撞车的准备,但季安是打算撞向郑伯的车。提早的碰撞,让他一切的准备都付诸流水。    惊马慌乱间失了方向,盲目奔袭间,将车上手足无措的季安重重地甩了出去。    失去重心的季安被狠狠地摔在了地上,狼狈至极。    因为端木易的插手,季安不仅没有成功地偷袭到郑伯,还在众目睽睽之下,颜面大失。因此,恼羞成怒的季安还未从地上爬起,就已在心中给端木易定下了死罪。    “端木易!我要将你碎尸万段!”    季安怒喝一声,用双手撑着地,就要起身。    便在这时,他只觉得脖子后面一阵冰凉。惊疑之下,季安忙回头看去。这一看不要紧,却吓得他再次扑倒在地。    原来,端木易趁着刚刚跃下马车后的那段时间,从身边的士兵手里要来一把长剑。    就在季安伏地未起之际,他已赶上前来,将长剑架在了季安脖子上。    直到这个时候,季安仍是心存幻想。他还乐观地以为,季足和那些叛军可以取得胜利,将自己解救出来。他趴在地上,不忿道:“你且等着,到时候有你好看!”    看着季安这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样子,端木易嘲讽地笑着,也不说话。他要让季安自己认识到,盲目的自信是多么的可笑。    正在这时,郑伯站在车辇之上,拔剑指天,一改昨日和和气气的模样,用威严庄重的王者之声号令道:“郑军将士听令,变换阵型,放伏兵入内围,彼乃我布下之奇兵。另,贼首季安已被生擒,诸叛将愿降者,免死罪。”    军令传下,外围兵将纷纷停止了防守,为季足的队伍让出道路。    而那些在内围叛乱的兵将们,听到季安被擒,自知己方的阴谋早已败露,顿时便没了斗志。为求苟且偷生,那些将士纷纷丢盔弃甲,跪倒在地,缴械投降。    一边倒的局面已经足以让季安面若枯槁,而当他看到自己的弟弟季足竟带着自己的兵马向郑伯见礼时,更是心如死灰。    痛心疾首的季安失声叫道:“二弟,你……”    没等季安说完,季足便打断了他的话,义正辞严地说道:“季安,你居心不轨,意图叛乱。今日阴谋败露,还不速速伏法?”    吃惊、恼怒、怨恨,混杂着,在季安心头翻涌。一时间,他竟不顾自己的性命,登时站起身来。    事发突然,向来宽仁的端木易慌乱间收了手,却给了季安一个死里逃生的机会。    从端木易剑下挣脱的季安张牙舞爪地扑向郑伯。其实,他心里也明白,这不过是无谓的困兽之斗罢了。    但他不甘心,他不相信,他不服气。    眼看着季安已逼进了郑伯。千钧一发之际,一柄长剑从季安的正面当胸而入,贯穿了他的心口。    不是别人,恰是季安的亲兄弟——季足。    场间的突变让所有人都无比震惊,又都唏嘘不已。    谁都不曾想到,最后杀死贼首季安的,竟是他的至亲手足。    众人还未从惊讶中回过神来,季足却拜倒在郑伯面前,朗声说道:    “君上受惊了。叛臣季安谋逆犯上,有意弑君。臣斗胆大义灭亲,将其就地诛杀。请君上恕罪。”    这一番话虽然说着请罪,但却十分得理直气壮,分明就是提醒着郑伯,他季足在这件事里充当着重要角色。顺便,让郑伯不要忘记之前对他的承诺。    心思敏捷的郑伯自然听出了季足的言外之意。他圆圆的脸上再次浮现出温和的微笑。本就不大的双眼,因为笑容眯成了一条缝。    这般默默地笑着看了季足一会儿,郑伯才捋着胡子下令道:“季足平叛有功,封大夫,受其兄长所封故地。”    “谢君上!”    季足叩谢完毕,却并未起身,依然伏身在地上。    这般状况让郑伯有些不解,于是他问道:“季大夫还有什么何事?”    季足这才继续答道:“臣斗胆,请君上为臣另赐封地。”    听了季足的请求,郑伯的脸上竟难得地露出了些许轻蔑与不悦,问道:    “何故?”    季足仍不敢抬头,解释道:“臣怎么说也杀了自己的兄长。若就如此返回故地,只怕会引起不少非议。”    郑伯沉吟了片刻,觉得他说得也不无道理,于是说道:“这样吧,国之东北,有块土地,因刚攻下不久,尚未封赏于人。你便去那里吧,也算是和过去做一个了断。至于季安原来的封地嘛……”    郑伯说着,把目光投向端木易,却见端木易略带抱歉地摇摇头。    于是,他只得长叹一声,说道:“罢了,那块封地就暂且放着吧,将来再另行封赏。”    说罢,郑伯将一直握在手中的长剑收回剑鞘,下令部队原地整顿,准备再次前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