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9章 高人隐藏,死亡迫近危机感。 (第1/2页)
《道德经》五千多个字,可谓是字字珠玑。不同的心境,读起来会有不同的体悟。 王希尧花了几天的时间,把《道德经》一字不漏地背诵下来。之后,就是早中晚,各大声背诵一遍,每日不得间断。 一个月以后。 整篇《道德经》好像就是刻印在了王希尧的意识深处,想要忘记都忘不掉。 只可惜。 就算能把《道德经》倒背如流,也没什么用。 可能是经历不够,也可能是智慧不足。总之,王希尧对《道德经》的感悟,只是流于表面,根本就没有领悟到其中的精髓。 王希尧心中暗道:“我现在总算知道,当年孔子拜老子为师,为何不学习整篇《道德经》,而是只选择了‘德’的部分。‘道’的部分,没有一点天分的人,是不可能短时间真正入门。” 孔子选择了《道德经》的“德”篇,以“仁”字为核心,不断延伸,就形成了儒家思想。 孔子只是把《道德经》学了一半,就做了圣人。可见《道德经》里面蕴含着多么大的智慧。 王希尧注重的则是“道”的部分。可是恰恰是这一部分,是最难学,最难领悟。 …… 朝会大殿中,刘协坐在皇位上,一脸铁青地望着曹cao。 刘协心中异常愤怒。 曹孟德这是在逼宫! 逼朕封他为王! 可是。 当看到八成以上的文臣武将都跪在地上,要求下旨册封曹cao为“魏王”,刘协心中又是那么无助。 一种无力感把刘协的内心给填满了。 满朝文武,八成以上都是曹cao的党羽。 只有不到两成的人支持刘协。 哪怕支持刘协的大臣当中,有荀彧和贾诩这两位智慧通达的谋臣,但面对曹孟德的时候,他们依然是觉得力不从心。 曹cao封王,大势所趋。 哪怕刘协是皇帝,也不得不妥协。 刘协深吸一口气,忍着愤怒说道:“既然各位文武大臣都觉得曹太尉该封王,那么……朕准了。只不过,朕在此要问曹太尉一句,朝廷何时能够平定冀州,灭了袁本初的势力?” 曹cao一脸坚定地说道:“半年。只需给臣半年的时间,就能灭了袁绍。” 刘协说道:“好。朕就给你半年时间,要是你不能灭了袁绍,提头来见。没有其他的事情奏报,就退朝吧。” …… 曹cao带着麾下的文武大臣们向大殿外走去。 经过光禄大夫荀彧身边的时候,曹cao停下了脚步。 “荀彧啊,刚才的情形,你也见到了。”曹cao笑着说道,“不是我曹孟德要王位,是整个朝廷非要封曹某为王,实在是不可推辞啊。文若你有王佐之才,以前一直和曹某谈大势。什么是大势?众望所归,就是大势!” 荀彧一直都是把自己定位为汉臣,他效忠的对象,其实不是刘协,而是大汉王朝。 得知了曹cao的野心,荀彧就不再为曹cao谋划,转身选择支持皇帝刘协。 荀彧和曹cao的理念不合,分道扬镳是早晚的事情。荀彧离开,曹cao有些惋惜,但是没有做过多的挽留。 荀彧是有智慧,可是曹cao的麾下,有智慧的人并不少,特别是司马懿,谋权的手段更是在荀彧之上。 荀彧擅长的是内政和制定军事战略,司马懿擅长的谋权和洞察人心。 两者的能力,其实并无高下之分,只是各自擅长的领域不同。 可是荀彧要和司马懿斗,那么就必输无疑。 司马懿会隐忍,是玩儿阴谋诡计的顶尖高手。荀彧是正人君子,当然是斗不过阴险狡诈的司马懿。 荀彧说道:“曹太尉……不,现在该称你魏王殿下。魏王,你做了董卓都不敢做的事情,可是你不要忘了董卓的下场。” 董卓当年权势滔天,可是并没有封王。 曹cao哈哈一笑,说道:“荀彧,原来你也看错了我曹cao。你竟然把我和董卓那样的蠢货相提并论,真的是太不应该了。董卓残暴不仁,猪狗一样的东西,而我曹孟德是真正的大英雄!” 曹cao说完,带着文臣武将们大步离去。 荀彧望着曹cao的背影,叹了口气。 曹cao的确是大英雄。 不管曹cao的野心如何大,可是有那么多的文臣武将愿意跟随曹cao,认他做主公,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曹cao的能力,威望,气魄,都不是董卓可比。曹cao个子不高,可是他的人格魅力足以让绝大部分的人为之折服。 …… 刘协回到御书房,愤怒拔剑。 一剑劈出,书桌被劈成两半,切面光滑如镜。 不止是长剑锋利那么简单,更因为刘协的剑术技艺已经达到入微境界,才能劈出这样的效果。 王希尧教了刘协十年的武艺和剑术,哪怕刘协练剑不是那么认真,可是练剑的成果还是有一些。 发xiele心中的怒气,刘协冷静了下来,说道:“传朕的旨意,让长公主、王太傅、文和先生,荀彧先生来御书房。” 御书房的太监得到命令,立刻去传口谕。 万年公主、贾诩、荀彧倒是来得很快。 只有王希尧足足来迟了半个时辰。 不是王希尧故意拖延,而是他在洛阳城外闭关修行。传信的太监到剑阁,没有见到王希尧,又去了王希尧城外闭关的地方,耽搁了一点时间。 王希尧走进御书房,说道:“陛下,实在抱歉,我来迟了。” 刘协说道:“无碍。太傅你一直沉迷于修行和剑术,打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