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558章 禅位!! (第2/2页)
高呼周王万岁万万岁。 鱼禾入了大庙,先祭拜了先贤、祖宗,然后率领群臣立于祭台下,静静等候。 待到天边彻底亮起,孔放着侯服,戴侯冠,佩侯缨,在礼部属官的引领下,奉着黄绢,走大庙正中的大道,出现在了祭坛前。 在孔放身边,还跟着两个着王服、戴王冕的小子,一个捧着一个匣子,一个捧着一个盒子。 群臣们见此,用眼睛快速的交流了起来。 有人隐隐猜倒了一些什么,神情震撼。 耿况惊的直瞪眼。 “不会吧?!” “不会吧?!!” 杨音听到耿况在低声惊语,急的抓耳挠腮,“耿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耿况倒吸着凉气,嘴里一个劲的念叨,“一会儿你就知道了……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杨音更急了。 眼看着冯英、马况、马员、耿况四个人都知道了,就自己不知道,他肯定急。 别人都猜倒的事情,他却猜不到,那是不是说他的智慧比别人低? 那他能忍? 但他并不知道,此事其实跟智慧无关。 冯英四人之所以能猜倒,是因为他们在王莽手底下当过重臣,了解一些王莽的做事风格,也了解一些重大场合,一些人拿的某些东西的含义。 比如,孔放身边那两个头戴王冕的小子。 能让他们捧上祭坛的东西,少的可怜。 孔放带着两个头戴王冕的小子走到鱼禾身边,躬身向鱼禾一礼。 鱼禾侧身避开了孔放的礼。 因为孔放手里拿着的黄绢非同凡响。 孔放在鱼禾避开了自己的礼仪以后,也没有客气,带着两个头戴王冕的小子上了祭坛第一阶。 孔放高举自己手里的黄绢,朗声喊道:“跪!” 此话一出。 祭坛下群臣哗然。 他们一瞬间就明白了鱼禾到底在藏什么,也明白了孔放手里拿的黄绢是什么。 王莽能向鱼禾宣的旨意不多,需要跪迎的只有两个。 一个是封王旨意。 另一个……嘶…… 群臣们心中骇然,口中倒吸着凉气,一些人差点惊的昏死过去。 马况、马员虽然早就知道会发生什么,但事到临头了,还是惊的无以复加。 倒是冯英还算坦然。 他缓缓的跪伏在了地上。 其他人立马跟着跪伏在了地上。 在场的,除了宣旨的孔放,以及鱼禾,剩下的全跪伏在了地上。 鱼禾只是弯下腰,做出了一副聆听的样子。 孔放在其他人全部跪下以后,高呼,“帝曰:周王禾承帝命,镇抚江水以南,功勋卓著,赐九锡之礼,彰表其功!” 鱼禾躬身,“多谢陛下厚爱!” 孔放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但最后还是没说。 孔放其实想让鱼禾自称一声臣的,但考虑了一下,鱼禾恐怕不会答应,所以没说。 孔放宣了王莽的话,但并没有赐下九锡之礼,而是继续拾阶而上,站在了第二阶上。 “帝曰:周王禾承帝命,安西南,平双海,抚慰万万民,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加封宰衡!” 宰衡是王莽自己弄出的名号,位在王公之上。 王爵见了也得施礼。 “帝曰:周王禾承先贤之志,定江南,安万土,平诸夷,非重赏难彰其功,收九锡,除宰衡,赐十二章服!!” 孔放宣到此处,声音异常高昂。 底下跪着的所有人情绪变得异常激动。 章服,显贵的象征。 从上倒下,分别是十二章、九章、七章、五章、三章。 不同的数字,代表了不同的级别。 十二章,乃帝王之服。 王莽要做什么,已经呼之欲出。 孔放再上一阶,高呼,“帝曰:加赐十二旒白玉珠冕!” 说完这话,孔放再次拾阶而上,站在了最高处。 那个捧着匣子的少年,缓缓起身,将匣子恭恭敬敬的送到鱼禾身边。 马况匆匆起身,赶到鱼禾身边,迎过了匣子,带着鱼禾到祭坛边上的偏房内去宽衣。 半刻后,马况躬身带着鱼禾重新回到了祭坛前。 鱼禾完全变了个模样,身负日月星辰、虫鸟鱼兽等十二纹章服,头顶十二旒白玉珠冕,俨然一副帝王模样。 鱼禾回到祭坛下以后,不再躬身,就那么直身站着。 孔放瞧着鱼禾一身帝王装扮,心里五味杂陈,他深吸了一口气,展开了手里的黄绢。 “诏曰:继三皇五帝之后……” “……朕代汉立新,欲为万民谋福,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九州动荡,社稷沉沦,百姓苦不堪言,朕有罪于社稷,有愧于百姓……” “……朕深感无力再统御百姓,也知百姓狠朕之心……” “……周王禾率土有能,理政有方,治下万万百姓安居乐业,治下万里疆域太平祥和,乃大贤大良……” “……朕今日效仿先贤,禅位于周王禾,以解万民之苦,消众生之恨!” “……” 孔放宣到最后,泣不成声,他带着哽咽声,大喊道:“钦此!” 鱼禾迎着清风,拾阶而上,走到孔放身边。 孔放恭敬的奉上了旨意。 鱼禾拿过旨意,高举过头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