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 召宗室进锦衣卫与军事学堂 (第1/2页)
“陛下圣明!若任由这些豪强与鞑虏内外勾结,蚕食百姓,长此下去,民必反!国必亡!” 王守仁看了毛纪一眼,他没想到毛纪会这么消极,不得不把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 朱厚照点了点头:“王卿所言甚是。” 在朱厚照看来,王守仁的预言无疑是准确的。 历史上北方的李自成不就造反了吗,虽然直接原因是崇祯帝裁撤驿站,但根本原因也是明朝边防财政开支太大加上北方土地兼并严重导致的。 毛纪如看天真年轻人一样看了王守仁一眼,然后对朱厚照说道:“区区俺答,不过芥藓之疾,只要天子圣明,灭不了皇朝,区区民变也酿不成大祸!” 而毛纪说的也没错,历史上俺答遇到的明朝帝王是虽好炼丹但并不昏聩无能的嘉靖,因而也没有对大明终究造成灭国之患,而不是像建奴一样遇上各种好运气,从而入主了中原。 “朕乃天子,不能不考虑百姓死活,民能载舟,亦能覆舟,朕宁可学太祖,也不能任由这些豪强坏我大明根基。” 但朱厚照还是回了毛纪一句,就算他可以不在乎俺答,但他不能不在乎一百多年后亡于胡人之手的国运啊。 “陛下是靠士大夫坐江山,而非靠百姓坐江山,所谓民乃士大夫也,非草芥之民!陛下何必在乎百姓生死。” 毛纪回了一句。 “毛公此言谬也!非圣人良知之言!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王守仁直接在御前忍不住反驳起毛纪起来。 对于有点理想主义的哲学家王守仁而言,毛纪这话让他很是不能忍,尽管他自己和毛纪是一个阶级的。 然后,王守仁才朝朱厚照拱手道:“陛下能为天下生民考虑,乃明君也!臣深感有幸为陛下之臣,臣认为大明欲民殷国富,需损士大夫之有余补庶民之不足。” 朱厚照很欣慰地笑了笑,心想任何时代都有没那么自私的可爱的人,即便他们是属于既得利益者阶层,如王安石、张居正,而现在的王守仁有点这样的潜质。 “陛下!臣认为王守仁乃书生之见,陛下切勿信之!” 毛纪直接和王守仁针锋相对起来,他没想到王守仁会这样说,又道: “臣今日冒死肺腑言之:即便大明国灭,士大夫则依旧还是士大夫,百姓还是百姓,能让一民富有者只能是他自己,即便是陛下亦不能让其富有,即便陛下赐其万金,他也能转瞬挥霍掉!民殷国富不过书上虚言,陛下切莫信之,草芥之民不饿死之朝便已是尧舜之盛世也!” 毛纪也立即反驳起来。 王守仁不由得怒问着毛纪:“依毛公之见,朝廷真不需管草芥之民死活?” “草芥之民之所以为草芥之民,盖其心如草芥,无大志无德行,懒惰偷jianian,被视为草芥也是活该,若不甘为草芥,则必为公卿也!” 毛纪回了一句。 朱厚照笑了起来,他觉得毛纪这番话和后世一些富人认为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自己不够努力而不是因为富人占据了更多社会资源的理论很像。 “好啦!” 朱厚照这时候大喝一声,制止了他们的争论,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汉室江山如此下去,又能被折腾几年,难道诸位爱卿真想将来尽认胡人主吗?” “陛下,入主中国者则为中国主。” 毛纪回道。 朱厚照怒瞪了毛纪一眼,心道:“你们儒家门徒都是这么看的?难怪会有士大夫为蒙元尽忠。” 这个时代还没有多么强烈的民0族意识,毕竟社会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而儒家更在乎的君臣父子之伦,只要皇帝能让他们当官,他们才不会皇帝是胡人还是汉人。 因而毛纪也没觉得自己的观点有多么可恶,见皇帝陛下瞪他,他甚至还有些想不明白,暗道:“我说的有问题吗,连太祖都承认大明是继承蒙元正统,蒙元之所以被灭是因为朝廷无道,天命归于大明。” 朱厚照这时候回过神来,他知道自己不能以一个后世人的三观来品评这个时代的人。 “难怪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汉jianian,儒学在这里面功不可没。” 朱厚照腹诽了一句,就道:“此事就议到这里,王守仁,说说军事学堂的事筹备的怎么样了?” “是!陛下!” 王守仁回了一句。 “臣已经选好了大明军事学堂的位置,已按照陛下要求下钧旨令天下愿从军者进京受考进学。” 朱厚照点了点头:“最近锦衣卫在提供消息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让朕很受启发,以后锦衣卫的力量还得加强,不能后继无人,你拟一道旨,着宗室子弟与武勋子弟可以在入学时申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