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章:蕉林掘遗,飞剑流云 (第2/2页)
回房舍之中,彻夜秉烛。 至次日清晨鸡鸣后,又约莫过了一个多时辰,才又在最底层的竹简之中发现了一卷与众不同的竹简。 这一卷竹简被麻绳扎牢,线头处覆以黄泥密封,上面迎有巴山剑池的双剑交错的记号。这竹简压在层层简牍之底,保存极为完整,若非如此,恐怕早已被蛇鼠啃食。 陆秋月拂去尘土,弹指将封泥磕碎,徐徐展开,然后小心翼翼地递给了苏幼情,苏幼情摊手一看,只见首简上写着:“玄真居士尊鉴。” “咦?掌门,这是一卷信简。”陆秋月道。 “嗯。”苏幼情点点头,二人又往下看。只见其后之简,既无传统信简的寒暄邀庆,也无叙事抒情。只有一句奇怪的小诗: 君见今日枝上果,非因去年树上朵。 世上本无两生花,离魂居客何眦睚。 身是主人居是客,幽弃明离实无挂。 盼君重念同林谊,莫教金阙叠骨厦。 “巴山吕偃之。”陆秋月皱眉道:“该是吕掌门的表字吧,这玄真居士又是谁?” “是长春宫最后一任宫主元笈道人的表字。元笈道人俗名便是陈玄真。”苏幼情深吸一口气,看了看地上的黄泥麻绳,又说:“看来这是一封没来得及送达,或是送达之后又原封不动退还的密信。” “哦?”陆秋月又将信简来回念了两遍,最终还是摇了摇头,“今年结的果,不是去年开的花……掌门,这……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苏幼情沉思良久,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别瞎猜了,明天继续挖吧,看看其他墓中有没有什么类似的书简。” “好。” 如此二人在巴山剑池又待了三日,至第四日晌午才有新的进展。 “掌门,这是在一个叫何世君的墓中找到的,我看过剑池名册,我记得这个何世君是吕伯郇掌门的同一代弟子,算是薄云凉的师叔辈。奇怪的是,他的墓中空空如也,只有一些衣服,看来是衣冠冢。” 陆秋月来不及洗净满手的黄泥,将书简从一座墓中捧出。苏幼情接过细看,只见上面写道: “若非痴情抛却久,何需朱颜似山青,人面桃花新。明烛衔泪,心怯空房,幽凝夜半秋,风前人已瘦。古来怨女何其多,痴情男儿有几个?明月如悬镜,照见负心人,挥剑御鬼雨,夜斩薄情头。” “女子秋宫哀怨而已,这有什么奇怪的,看不出跟薄云凉有什么干系?”苏幼情皱眉问。 “这跟薄云凉看不出什么关系,但是好像跟咱们离忘川有关。”说罢,陆秋月将书简完全展开,只见书简最后署名为:“太姬夫人-符清玫。”接着她指头指向简末,只看上面画着一个约莫小指指甲盖大小的细微记号,一口飞剑穿云而过,记号旁还有“意从心发”四个篆体小字。“掌门,你瞧这像不像咱们的传信秘记‘飞剑流云’?” 苏幼情娇颜丕变,整颗心如被撞击,直愣神许久,才深吸一口气道:“像,太像了!” “飞剑流云,乃是自咱们创派祖师起便有的,一直是本派弟子间联系的秘密记号,外人少有人识得。怎会在这剑池何某的墓中?” 苏幼情双眉微皱,心中骇然更胜陆秋月,心中暗忖:“‘意从心发,飞剑流云’,这是我派心剑练至大成之后的最高境界,为免泄密,历代掌门亦口口相传,不留文字,数百年前的外人岂能知道。” 她将书简又仔细诵读两遍,说:“这上有‘幽凝’二字,我记得幽凝好像是一个邪派,在许多年前便被各派合力驱逐,死的死,隐的隐,多少年来江湖中早不闻此名。太姬夫人符清玫,这又是个什么人?” “哎呀!”陆秋月摇了摇头,双手一摊,道:“感觉越查越糊涂啦。掌门不是怀疑苦厄神僧将滴云观的秘密告知掌门是别有深意么,或许便与此有关。掌门,与其猜来猜去,虚耗晨光。不如我们亲自上一趟小苍山,借拜访之名向神僧问个明白?” “这……我何尝不想。”苏幼情面露难色,良久长叹一声:“在芒山大典上,我就曾与缘明大师打过照面,示意想要亲往小苍山拜访神僧,可惜缘明大师私下授以秘语,说神僧似已近油尽灯枯之境,太白之行后,便匆匆回山闭关了,恐怕不能面客。” “哦?竟有此事。剑圣仙逝不久,若神僧再……中原武林再无众望。” “是啊。芒山大典上危机四伏,神僧又垂垂老矣,动荡俱在咫尺之间,时不我待,看来只能去那儿了。” “哪儿?” 苏幼情咬着银牙,道:“武林之盛,万事之源‘长春宫’。薄云凉于长春宫习武而创扶幽宫;狂人败惊仑所在的滴云观据查也是长春宫之后;加之芒山大典上,太清上剑和临渊大阵突然重现江湖,可见桩桩件件都源于此。虽然路途遥远,前人也早已探秘多年而无果,但不亲自去一趟,终究我是难以甘心的。呵呵,说来可笑,打咱们小时候开始,一听到长春宫三个字,就知道大人们要开始讲故事了,可咱们自己却一次也没去过。此行出来,索性就去看看吧。正好七卿和云烟说因故耽搁,归期难定,你我快马加鞭,回程之时与她二人汇合之后,再一道回蜀中,彼此照应,倒也正好。” “遵命。”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