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二章:战和既定 周天一柱 (第2/5页)
侯爷,让他们自己先内乱起来,等他们互相厮杀耗尽,民心不附,陛下只需派一支王师登岛,大局弹指可定。所以,微臣以为,此时不宜耗军力、动刀兵,中原九州当以屯粮练兵、安稳养民为上。至于萧李二人,可以安抚和离间并行,只要萧李二人不会里应外合,陛下就坐享天时,静待时变。” 几人思量李度的拖长拼久之计,也都暗自称赞。 纵观当今大世,虽然中原有九州之博广,但是却内患未除。一道把已经入口的美食再封赏出去的旨意到底能不能约束得了兵强马壮的李易的野心还未可知。蜀州刘太守虽然主动请辞,但是毕竟树大根深,旧部犹存,仓促之间谢时海能否培植亲信全面接管也在未定之天。巴州裴鸿儒虽然都猜测是被冤枉的,但是毕竟还未查清,整个巴州短时间政务上必然乱做一团…… 桩桩件件,其实都不能说眼前这位君王已经做好了一场大战的十足准备。而反观将心岛上萧山景,却截然不同。可以说将心岛贰佰年之繁华,萧氏数代之隐忍筹谋,尽造极于萧山景之世。再者就李长陵而言,若双方开战,他必然坐山观虎斗,若一旦杀神军不能快速取胜,战事胶着延绵,或是露出疲态,难免他不会铤而走险。到时腹背受敌,胜负委实难料。 其实几人都知道,李度只说了半句话,急政与暴政有时并无二致,这是上半句。下半句是:若征伐有功,一举扫除数代先帝遗留之隐患,自成千古一帝,或许甚至可与宗灵殿的几位齐名;反之,若兵败而归,那便是耗尽国力,本就黯然的大周王气或许便轰然散尽,六百年大周亡之不远矣! 虽然都心如明镜,但是几人却不敢有丝毫表露,因为李度没有算好一个东西,那便是时间。面前的陛下已经年近古稀,无论比起李易或是萧山景都年长许多,甚至说一句天年将尽也不为过,即便这真是一条最稳妥的妙计,也绝不是仁宗皇帝可以等到的。 就在两天前,景成帝已经摇身一变成了大业皇帝,改元本就不易,“大业”二字对于一个已近古稀的帝王来说,是更不容易做的决定。这个称号的背后是他在名留青史和亡国之君这二者之间反复斟酌后任然决定放手一搏的决心! 这是大周天子、一代君王如磐石般的最坚定的决心。所以其实今日这旧宫夜谈,并不是真的要征求他们意见,是要让他们立马同心协力的辅佐、毫不迟疑的拥护和用最快的速度去商谈策略、征调兵马、筹措钱粮。 同样,就像“但是”之前的话都毫无意义一样,君王说的“直言不讳,概不降罪”也约同于放屁。 自古以来,直言不讳的谏臣从来没有好下场,今日不降罪只因为帝王顾忌颜面,不宜当即发难。早晚有一天,新账旧账都会一起清算,之前每一次的“直言不讳”或是“激切直谏”都会为自己甚至家族的坟墓上多添一条罪名、多压一块遗臭万年的石头。 所以,虽然历代君王们权倾天下、自命天子,但其实帝王的心胸远比人们想象的要狭窄而阴暗…… 想到这些,三人都暗自为这位刚刚加封为中书令的同僚而感到担心。依照仁宗皇帝的脾气,应该是会怒不可遏的,毕竟刚刚加封了李度,正需要忠心拥护的时候,却遭遇了背叛。 场面一时陷入教人压抑的静默。 …… 深夜浓雾昏暗的山谷中,客行南望着黑夜中的高山,虽然杀神军四处驻扎,营地也点起火炬。但是在这黑沉沉的深山之中,在这又浓又阴冷的山雾之中,仍旧一点温暖也感觉不到。反而更像是幽冥鬼蜮一般闪烁着星星点点的鬼火,直让人胆寒心悸。 他深深皱眉地望着,他不是个简单的江湖武人,他文武兼全,博古通今,十几年前开始便已经是李易的军师心腹,自然清楚那山上的万象宫曾经见证了多少次战争。仁宗皇帝不会在如此年老之时跋山涉水来到这里,却没有任何重要的事情。所以在他眼中,那高耸漆黑的大山就像一头即将扑向太平人间的洪荒猛兽,他的深渊巨口远比这山谷还要巨大! 忽然一声声嘹亮的马嘶划破静寂。紧接着便是连片的铁甲碰撞和跪倒的声音,顷刻就连成一片:“拜见大将军。” 客行南隔着层层营帐寻声远眺,原来是一队军士纵马穿过营帐。队伍人数不多,约莫只有十五六人,但是各个银甲闪烁,身形雄伟,背负强弓,腰挂镶金弯刀,他们昂首挺胸,浑身如铁浇岩刻一般,姿态极是威武。 为首的一人身形更是高大壮硕,但却不是年轻人,而是一位须发皆白,长髯凤目的老将军。霹雳的火光和冰冷的月光交映在他布满风霜和皱纹的脸上,无半点疲态,反而更显得冷峻。若看年龄,没有六十,少说也有五十了吧,但看不出半点衰老之感,甚至比身后的年轻将领还要有气势。似乎对方有所感应,那老将军倏然侧首看来,直接对上客行南的双眸,低眉冷视,目光如刀似箭,直教人遍体生寒。 客行南浑身一颤,如被目光刺穿,他瞳孔微缩,嘴里轻声呢喃:“周天一柱,袁-公-昭!” 袁公昭移开目光,扫视满谷的营帐和周围跪倒的臣公、军士,满谷静若寒蝉,就连一声鸦啼也无。半晌后,他吩咐道:“尔等留在此地,仕虎随我上山。” “诺。”军士同声应命,势如一人。 接着,袁公昭便带着身后一个年轻将军纵马向上山奔去。 “连袁公昭都来了。”客行南心中暗自嘀咕:“山上那个身高不过七尺,又胖又老的垂暮君王长途跋涉来到这里,到底要做什么?那天他明明是龙颜大怒的,以至于连市井中的恶语讥讽都说出口了,但是最后只隔了一夜却突然一反常态的加封了主公,给了除封王之外的所有尊崇和权力。尊崇、加封、权力?对了!”他忽然睁圆了双眼,脊背一阵冰冷,海云边那个真正的异姓王可是一字没提,一个字也没有。他深吸一口气,暗自说:“原来要动兵了!” “先生,你在看什么?”厉南宫掀开营帐,上前问。 “他们会劝得住吗?如果动兵,那一道封赏能拦得住主公?还是说,他们知道主公还没做好万全的准备?”此时的客行南充耳不闻,完全没听到他的话,就连眼皮也没动一下,只是茫茫然地望着夜空,双眸中冷光凝凝。 “先生?”客行南又更进一步,叫了一声。 “不管周元弼他们拦不拦得住,大典上的消息一旦传到海云边,萧山景一定知道,他一定会猜到的。聪明的人,绝不会让别人安坐壁上,独享渔人之利,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一起拉下水,把战场搅成一团扯不开的结。萧氏谋划两百年,他的探子无处不在,他会怎么做,他会怎么拉主公入场?”客行南双拳紧握,眉头紧锁,牙齿咬得紧,双腮都有些生疼。 啪的一声,厉南宫拍上他的肩膀,“先生,你看什么呢,这么入迷?” 客行南豁然转头看着他,一股杀气直冲脑颅,双目凶光曝露,满脸阴冷。只是一瞬间看清来人,接着就直愣了半晌。厉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