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47章 另立帝后 (第2/2页)
次看到了张居正的名字。 除去理宗府和军武一脉之外,内阁和三法司等等其他内治属性的诸部司首要大臣几乎都在这份折子里头签名了! 这不对劲。 或者说,很不合理,不应该是这样的! 赵元开再次看向了青忧,沉声,问了一句: “所以这一次,你又要跟朕上演一场谦让帝后之位的戏吗?” 青忧愣了一下。 应该是没想到陛下会这么问她。 上一次在面对姬若水的时候,青忧确实想要让出帝后之位,那也是为了国朝命运着想。 但赵元开不容置辩,绝不答应。 所以这一次…… 青忧面色有些复杂,没有直面回答,而是如是说道:“陛下,长安朝堂毕竟还不知道臣妾已经归来了……” “不!”赵元开猝然间冷声打断,“如果他们不知道的话,就绝对不会有这一份联名的折子!” 这话一出,青忧顿时怔住了,很是意外。 “陛下的意思是?”青忧凝声。 “你呀,有时候就是太过于乐观了。你当真以为朕下了令,你归来的消息就真的出不了临水战区了?呵呵……”赵元开笑道。 青忧沉默,没有说话。 赵元开再次抿了一口茶,继而道: “再次之前,长安有很多折子,什么声音都有,但谏言立后却少之又少,但这一次,突然间直接半个朝堂联名谏言,为什么?无非就是有人得知你归来的消息了!他们啊,是在给朕施压啊!” “陛下,臣妾以为,臣妾缺位十一年确实失责于汉土国朝了,眼下小安泰又颇具期盼,那些大臣们有如此说法也是自然!”青忧想了想,如是道。 然而,赵元开还是摇了摇头,叹息道: “不是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在帝后之位和太子之争上!” 这下,青忧是真的疑惑不解了。 她听不明白了。 不是帝后之位,也不是太子之争,那还能是什么? 陛下一直在问青忧,而青忧一直都没有正面给予肯定的回复,那是因为她真的觉得自己是失责了。 帝后之位,虽说陛下亲册。 但这毕竟是母仪天下之位,需得人心,得臣子心,得天下万民之心。 目前来看,李不悔确实是更般配的那个人。 最重要的是,她为汉室诞下了唯一的龙种,赵安泰虽年幼,却聪颖过人,满堂文武都盛赞大皇子颇有帝尊子当年之姿。 这个时候,若是广告汉土,说帝后归来了。 该怎么解释呢? 又如何重归母仪天下之位呢? 所以很尴尬啊! “陛下,臣妾不懂!”青忧摇头,如是道。 赵元开也没有卖关子,而是起身,看着青忧,凝声反问了一句: “如果朕告诉你,这份折子上的名单,有一个算一个,他们都已经老了,给解甲归田或者退位让贤了,你作如何想法?” “陛下,万万不可啊!”青忧顿时脸色大变,连声道。 她这下是真的被吓坏了。 青忧很清楚,陛下说的这些绝对不是玩笑话。 但那又是什么意思? 全部革职么? 那可是半个长安朝堂啊,而且全都是老臣,是追随陛下力挽狂澜缔造盛世的功勋老臣啊! 别的不说,单单一个张居正,内阁首辅,汉土朝堂的主心骨。 这要是直接革了……这没道理啊,何以像天下人交代啊? 等等! 不对! 老臣,他们都已经老了…… 忽然间,青忧像是明白了什么,然后就那么的定定看着赵元开,绝美的面容苍白无比,连呼吸也急促了。 但! 接下来。 赵元开再次启口,一句话,直接惊的连退青忧连退三步。 “朕再说一句,国柱王若是还活着,也许满身功勋一世声名都要败贱糟蹋了!”赵元开负手而立,冷声,如是道。 青忧就那么圆瞪着双眼,呆滞的看着此刻陌生无比的那个男人。 这……这话…… 陛下怎会如此评价国柱王? 那可是国柱王啊!! “呵呵……”赵元开转身,看着青忧的表情,并不觉得意外,只是轻笑了一声。 而后,拂袖,淡若寻常,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似得,柔声道: “行了,若是没事话,爱妃就先行回去歇息吧。”、 言罢,转身,便回到了龙案之前,就手将那份折子扔进了废弃篓子里头,显然是要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 但,真是如此吗? 青忧就站在那儿,欲言又止,心中翻江倒海。 终于,还是忍不住了,启口道: “陛……陛下……” “青忧,你是朕的帝后,所以朕才会和你说那些,朕是帝王,不是善人,更不是寻常人!”突兀间,赵元开如是道。 帝……帝王…… 那一刻间,青忧终于想起了什么。 是啊,陛下可是帝王啊,是万古不出的伟大帝王啊! 古往今来,帝王之心如何,无需多言。 只是陛下于那些青史之中的帝王太过于不同,便让青忧产生了某种错觉,或者是忽略了什么。 但! 陛下终究是帝王啊! 青史里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帝王无情,其实那并不严谨。 青忧很清楚,也很明白,在帝王的江山稳固面前,什么都是不值一提的,而这才是无情所在! 这时,赵元开起身,轻舒了一口气,淡声道: “朕无妨告诉你,汉土的问题到底出在了什么地方!” “没错,就是朕方才说给你听的那些,有些人老了,跟不上时代了,也满足不了朕的要求了。” “这个大汉不是当年的那个靠着农耕主体小打小闹的小部落了,长安朝堂每年都要增设几十上百个司堂,江山体系,社稷运转……不是每天草拟几分折子这么简单的。” “四级学府制度已经搞了十多年了,哪怕是最晚设立的翰林圣府,也为大汉输送了四届顶级的内治人才,这些人读的不是几本圣贤书,而是历尽了十二年大汉最为先进系统的教育,从上千万的学子之中脱颖而出,他们才是大汉的未来。” “当然了,人总是会老的,这是天理轮回。” “但如果有人不能接受老去,不能正视年轻人的意气风发锋芒毕露,那就不是变老了,而是变坏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