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五章 具是两横还是三横 (第1/2页)
万籁俱寂,东边的地平线上泛起一道光亮,一点一点地侵染着青蓝色的天幕。 新的一天绽开了。 几只小鸟叽叽喳喳的叫着,奏响了一天的新乐章;几只飞虫腾啦啦的拍着翅膀,像是在打着节拍;滴答,滴答,露珠从树叶上滑落,滴在潭中,在潭中散出圈圈波纹,像是也在进行美妙的和声。 一片美妙和谐的盛景,却偏偏有个不和谐的音符。 “……大郎,上次的鱼可是卖了不少钱吧……” 沙哑的声音响起,夹杂着竹器放在地上的轻响。 “扑棱棱——” 树上的几只小鸟停止了奏鸣,飞走了;几只飞虫也停止飞行,落在树枝草茎上。 “吧嗒——” 树叶上一滴水珠滑落,正好滴在岸上放置竹器的中年人脖子上。 中年人将左手伸向脖子后抹了一把,又伸到眼前看了看。 “……忒,还以为是坨鸟屎……” 中年人将右手的鱼笱平放在地面上,然后搓了搓手。 身旁的两人都没有搭理他,中年人颇有些不自在,嘴里哼哼着踱了几步,走到树干下,将两块石头装模作样地摆了摆,随后一屁股坐了上去。 岸上一阵静默—— 老者摆弄着鱼竿,一动不动地望着天边,也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胎记少年从木桶里拎起渔网,两手拽扯着。 窸窸窣窣的声音在寂静的清晨显得格外清晰。 “……大郎换了新网啊……” 老者稍稍偏了偏头,看着胎记少年。 新网? 鱼乐一听,心里顿时颇为不爽。 你们还来捕鱼就很让鱼不开心了。 竟然还换新的渔网。 “咕噜噜噜——” 鱼乐嘴边冒着长串泡泡,轻轻一摆尾,向岸边靠近。 岸上的交谈声又袅袅地传来。 “……是啊,孙老丈,杜公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我就将上次卖鱼剩下的钱两换了一张新网……” “……嗯,杜公可是个有学问的人呢,大郎跟着杜公可要多学学……” “……嗯,我们几个都很用心呢……” “……只是如今这世道,唉……” 鱼乐听得云里雾里,这一老一少在这儿说什么玩意呢。 渡公是谁? 莫非是船家? “渡情”撑船的那种? 鱼乐心里略微一琢磨。 这老者都说是有学问的人,那应该是个古代的隐士了。 或许还是个类似于姜子牙那样的能人异士。 “……那句我也知道,哪里是他说的,明明是孔夫子的话……” 树下的中年人一边沙哑着声音说道到,一边右歪了歪身子,左手握拳撑在左膝上。 终于找到个可以插话的时机,中年人脸上颇有些讥讽的意味。 晨风徐徐吹过,树枝摇曳,树叶轻响。 胎记少年手中抖网的动作停了下来,脸上微微有些发红。 “……杜公,杜公也是说了的……” 胎记少年说着说着脸色更红了几分。 当时杜公讲的时候确实说了,还说这是《论语·卫灵公》中子贡和孔夫子的对话。 他本来是想借着杜公的话,来显得自己话语的雅量高深,却不料被中年人揪住了话语中的小辫子,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这句话是孔子说的吗? 潭中的鱼乐听到对话,内心也是一阵疑惑。 这句话自己是知道的,可是这句话是谁说的还真不清楚。 “咳咳——” 胎记少年旁边的老者咳了两声,鱼竿在岸上的青石上磕了两下,发出“笃笃”的闷响。 “……杜公可是秀才,何大,你可曾被举荐过秀才……” 老者不紧不慢地一句话,却让中年人闹了个难堪。 中年人一阵抓耳挠腮,坐立不安。 秀才! 秀才很难吗? 古代不是随便一个读书人都是秀才吗。 潭中潜伏着的鱼乐颇不以为然,“哗哗”地摆了摆尾。 “……嗨,有鱼浮上来了……” 中年人口中说着,身体却没有什么动作。 很显然说的这句话只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