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4章 (已修改) (第2/3页)
年轻小将,两人也不由若有所思地对视了一眼。 长孙无忌原本还有些不悦的,因为李小九陛下居然提起了当年远征高句丽的事,还提到了江夏王李道宗…… 那次出征原本是可以大胜而归的,只为他跟李道宗意见不合,李二陛下最终听从了他的建议没有采取李道宗和李绩的奇计破城,结果延误了战机,最后功亏一篑…… 长孙无忌知道,即使后来李二陛下没有说什么,但心里一直是耿耿于怀的。 后来,李二陛下两次再提远征高句丽,长孙无忌都没有力谏,多少也有那次决策失误,想要弥补的缘故! 只是想不到三次远征辽东,结果一次比一次惨…… 而且因为两年征战,大唐几乎被拖垮了积蓄多年的国力! 而李二陛下骤然离世,只留下一个新手上路的弱质太子…… 远征高句丽惨败这件事一直是长孙无忌心中说不出来的痛,为此他还迁怒李道宗,最终导致对方在流放途中惨死…… 长孙无忌知道李小九为了这件事对他很有意见,可是事到如今,他已经收不了手了! 本以为眼前这个薛姓青年可能与李道宗有些关碍,后来听李绩那老狐狸点出他是李绩的原部,长孙无忌才松了一口气。 不知汾阴薛氏可是汝的同宗?进殿坐好之后,长孙无忌就开始主动询问薛仁贵了。 某将虽也是山西人氏,却与汾阴薛氏并无关联,某将只是一介平民……薛仁贵不亢不卑道。 长孙无忌一听薛仁贵只是个白衣出身,就更无顾虑了也对他再无兴趣,便也不再与之说话,只对李治道:薛郎君救驾有功,圣人应当好好嘉奖才是…… 李小九陛下点点头,朕正要与几位相公商议一下,看看该如何嘉奖才好…… 有了政事堂的几位大佬参与讨论论功行赏的事,李小九陛下先前开给薛仁贵的空头支票算是能落玉实处了。 长孙无忌和李绩都表现出了对这位小薛同志的欣赏之意,两人均提议将他调回长安委以重任。 张行成和高季辅而已一向是打酱油居多,见两位老大都达成了一致意见,也没有什么异议。 这事就这么定了。 小薛同志表示,守了这么多年宫门,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老婆,你等着,俺马上可以接你去长安享福了~~~~~ 有人要回长安了,有人却要逃离长安。 某神棍表示,他只是想使了个障眼法小魔术唬唬无知百姓的,骗点生活费而已,谁知祸从天降啊! 他喵的怎么堂堂的中书令宰相会来光顾他的生意呢?! 这也就算了,反正大话已经说出口了,他就假装高人去宰相府上混吃混喝一顿再溜走就好了…… 谁知,这位相公不厚道啊,明明说是要向他求点生子密法的,结果竟然把他弄进了皇宫,让他搞巫蛊之术! 尼玛! 盗亦有道好吧?! 就算他真是个修道之人,也不能干这种邪门歪道的东西呀! 先不说这玩意儿灵不灵,只说干了这种事就死定了! 那个什么魏国夫人把若干根女人的头发交给他的时候,他就看出来了:这妇人可不打算留活口=,= 但是,他要是敢说不干的话,只怕就秒死了=。= 明真人表示,从来就只有他唬弄别人的,还真没见有人敢威胁他的! 他决定…… 干完这一票,还是赶紧跑吧=。= 天刚一亮,明真人紧闭着的眼睛忽然挣开来了,对守着他的宫人阴测测地说道:大水从天降,青龙困东山…… 你立刻去禀告娘子,时机已到,事情成了! 那宫人急忙把明真人的几句话背下来,然后去正殿求见王皇后。 明真人一看密室之中只剩他一个人了,立刻从身下的蒲团下面取出一套内侍服饰来,边穿边念叨:还好留了一手,不然就死定了! 说着,他一把扯掉唇上的假胡须,戴上了内侍专用的纱帽,立马从一个道骨仙风的修道真人变成了一个面目清秀的小内侍。 等王皇后母女得知那位神通广大的明真人忽然消失不见的时候,行宫那边刚好传来消息:万年宫忽降大水,死伤竟有三千多人,圣人和诸位相公生死不知! -----------------------------------------------------------------------------------------------------------以下是07部分补字数部分------------------------------------------------------------------------------------------------------------- 第十六章改元07 接见完几位老臣之后,李小九陛下回寝宫就跟吴诩说了准备提拔薛仁贵的事。 吴诩听说李老爷子居然还认识这位薛郎,就一脸惊诧。 神马?!原来他跟着李靖混过啊……难怪这么牛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