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零六章 西学东渐的开端 (第2/2页)
几分成就。假以时日,又何须他人‘喂饭’?” “啊?原来张顺让我们跟着王先生学习,却有这般心思。”李三娘等人闻言一愣,顿时大为惊讶道。 而于此同时,马英娘、高桂英、王奇瑛一干女子不由惊呼一声。 “怎么了,难道你们没学成吗?”张顺闻言脸色一变,不由连忙问询道。 “只年许功夫,如何......如何学的成?”马英娘、高桂英、王奇瑛几个女子,不由面面相觑道。 原来这几个喜欢舞刀弄枪的女子属于坐不住那种,在语言方面,本身没有什么天赋,故而只学了个“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 “salvē,māiestās!”就在众人面面相觑之际,突然李香上前一步道。 “salvē,meauxor!”张顺闻言一愣,不由连忙回了一句道,“luamtinam” “sic,paululumliinaedico!”李香熟练的回答道。 “好,好,好!”张顺由于忙于公务,只学会一点简单的“欧罗巴语”,再往后面他就接不下去了,故而只能藏拙。 刚才两人之间交流的内容,先是相互问好,然后张顺问她“你会说欧罗巴语吗”,她回答道“是的,会一点点”。 只这一番对话,顿时听到马英娘、高桂英、王奇瑛以及张周田朱四女、海兰珠大玉儿姐妹几人面面相觑。 原来这李香、柳如是、陈沅、曾氏一干“文化人”,本就有很好的文化功底,故而学起“欧罗巴语”,也是事倍功半。 而这几个人又不像张顺前世,分心学习几门功课,只钻研这一门,更是进展神速。 如今这几人前后学了一年多,如今不说敢说精通,但是也至少也算是初步掌握了欧罗巴语的读写技巧。 如果再进一步深造,用个一年半载估计就能够翻译简单的资料。 而“一年半载”这个时间点,应该就是加利略究竟能不能抵挡的时间节点。 到时候,哪怕双方彻底翻脸,张顺也完全可以自主培养掌握“欧罗巴语言”的人才。 然后,他就可以主动派遣人才前西洋,学习当地科学、技术、地理、文化等知识,而不用让这传教士们在其中充当“二道贩子”。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换源app】 这正是张顺化被动为主动,提前开启“洋务运动”的一招好棋。 张顺前世,在满清开启“洋务运动”之时,已经基本上全面落后于西方社会。 而在这一世则不然,如今双方各有所长。 如果通过传教士“喂饭”,就会出现在引进科学技术的同时,自身掌握的科学技术也会被人“偷去”。 别的不说,但说那教士王徵所着的《奇器图说》,号称传教士邓玉函口述,王徵撰写。 以张顺所见,其中有一些本就是明人很常用的器械,竟也被冠以“远西”之名,可见其技术流失之严重。 长此以往,不但自身会受制于人,更是会出现越学越差,越来越落后于人的情况。 有鉴于此,在王徵向自己献上《奇器图说》那一天,张顺就思索着解决之道。 好在前世比现在多发展了三百多年,有很多经验都是现成的,比如洋务运动。 前世上学之时,张顺的历史老师曾经援引了很多史实资料向他们讲述过有关洋务运动的措施,张顺倒记了个七七八八。 其中,他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是:“欲想学其术,必先通其言。言语一通,便能主动汲取其民族科技、文化、制度等一切有益的建设成就。” 而后来中国的发展也果然如他这个历史老师所言,全民学外语的结果,直接导致了西方社会几乎对中国的精英单向透明。 以至于对方一旦有任何变化,这边都能了如指掌。 如今张顺需要做的就是,把前世成功的经验复制到这一世过来,以保证中国参与到大海航时代,然后率先开启工业化的进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