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四章 平渤泥 (第2/2页)
至于这些百姓的房子,根本不可能对炮弹有一丁点的阻碍做用。 就好像是打保龄球一般。 凡是被炮弹轻轻挨上一下的房子,都变得稀里哗啦----散架了。 一阵轰击之后,张懋还没有下令攻城,就有人出城投降了。 这一轮炮击,彻底击溃了渤泥人的抵抗意志。 毕竟由朱祁镇开始的火器革命,虽然已经向南洋传播了,比如南洋的商船上面火炮大多普及了。但真正精髓还是在明军军队之中。 甚至这么多重炮一起轰击,上一次还是在谅山之战中。如果是在陆军战事之中,不打一场几十万人的会战,是不会出现样的情况。 原因很简单。 在陆地上大炮运输困难。百余门火炮,需要上万匹甚至更多的马匹。运输难度太大了一点。并不像船上容易运输。 张懋立即将黄通叫过来,说道:“而今渤泥投降,你觉得是真是假?” 受降如受敌。 历史上有太多的诈降的战例的,容不得张懋不小心。 黄通几乎不敢仰视张懋,说道:“请国公放心,国公天人之威,欲使雷霆,震慑寰宇,渤泥野人怎敢违逆天朝。” 这一场炮战,不仅仅将渤泥人给吓住了,将这位已经投降的将领,给震 慑非小。 这几乎上是这个世界这个时代,火力最密集的轰击了。 是很多人想都想不到的。 张懋说道:“好,你既然这样说,可敢去城中收降。” 张懋选择黄通,也是最合适的人。 黄通已经证明了自己。是可以相信的,黄家毕竟在南洋一二百年,人脉不少,去收降也可以减少误会。 同样,如果折了黄通,张懋也是可以接受的。 黄通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随即带着自己三千士卒,进入渤泥城之中。立即控制了局面。随即明军才进入渤泥城中。 在确保安全之下,张懋召集渤泥城之中权贵,自然是安抚民心。他说道:“渤泥王反叛朝廷,罪不可赦,已经伏诛。” “不过,皇恩浩荡,恩及四海,罪及一身而已,不会迁怒诸位,只要诸位安分守己,谨守朝廷法度,朝廷自然不会加罪,不过桀骜不驯。不从天命,能逃今日之死,难逃后日之诛,生死在尔,不在朝廷。” “我等不敢。”一群人立即大声说道。 不过这其中也有杂音,却见一个大毛拉说道:“大人,不知道大人对我等如何处置?” 张懋立即明白这些人的担心。 这一次反对朝廷的主力是谁? 是回回教。 张懋自然明白这一点。不过朝廷大事,容不得感情用事。 如果可以他自然也愿意将不安定因素全部铲除,只是西域之事,白圭用自己的所有政治前途作为代价。 张懋也不愿意这样。 其次,这与西域不同。 在西域虽然朝廷一度失守,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敌弱我强,还有杀戮我朝百姓在前。 而且张懋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南下的阻力还加大不知道多少。于朝廷大事不利。毕竟杀眼前的人事小,但是引发整个南洋回回教徒的激烈反抗,却是一件大事了。 张懋对身边的说道:“请苏禄世子过来。” 苏禄世子片刻就到了。立即向张懋行礼。 张懋将苏禄世子介绍给他们说道:“这位是苏禄世子,也是真主的信徒,而今在军中从征,为朝廷效力。” “太祖皇帝有诏曰:‘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故兹告谕,想宜知悉。’” “太祖皇帝之令,千古不易。尔等只要知礼义,愿为臣民,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绝对不会无故加罪。只是如若不然,天威临之,六师移之,勿谓言之不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