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 南洋都司 (第2/2页)
教总就不行的。 如果行的话,也不会在印度本土上,都被别人压着打了。 没有大明的支持,早就崩盘了。 很多时候,太子不得不指使一些汉人力量参与进去爪哇之战。刚刚开始回回教还不清楚,时间一长,谁也不是傻子。 回回教与大明的对抗,也不仅仅是爪哇岛上了。 虽然爪哇岛乃是南洋的中心。但是南洋不仅仅是爪哇岛,还有其他地方,比如旧港都司在施长安之前,施长安的姑姑与姑父,就投奔了回回教。 双方的对抗不仅仅是战争之上,还有文化之上,这也就失望为什么陆家一到旧港,会被如此礼遇的原因。 当然了,太子对于领军南下作战,还是有一些疑虑的。这才没有站上前台,而回回教这边,他们霸占这南洋到阿拉伯的航线。但是他们同样需要的大明的货源,还有畏惧大明的强大,也不愿意撕破脸。 毕竟,他们这些回回教也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内部也有矛盾。 只是这种对抗,让太子有些不好掌控局势,他又不想去南洋,虽然大明在南洋有两块飞地,但是这两块飞地都有地头蛇。 南洋卫更不用说了,在大海之中一个小岛,根本不能屯驻大军。 能去的只有旧港 。 但是旧港施家兵强马壮,作为大明插在南洋的一根钉子,得到了朱祁镇的关注,以优先级非常高的得到了大明各种武器与资源。 施家兵马数万,商船更是数百艘,又是南洋汉人之首。背后又有皇帝的光环。 太子去了,强龙与地头蛇之间,恐怕也不会愉快。 这才有太子思来想去,派刘大夏勘察南洋各地,寻一个立基之地。最后就是这里了。 不过太子忙于南洋事务,对嘉定城之中的大小事务,都是有刘大夏处置的,而刘大夏也正式成为太子庶子。并主持南洋都司政事。 刘大夏也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事情,用了三年的时间,开出数万顷水田,可以让大军粮食自给自足。 并且招募了不少当地百姓,编户齐民。 让嘉定城也越发繁华起来了。 只是这一日,刘大夏正在处置政务,却听人来报,太子有请。 刘大夏立即放下手中的公务,去了太子府。 太子一身薄纱,依然大汗淋漓,只是他面色严肃,似乎没有感受到这里的炎热,故而所有被召来的大臣们,都一个个虽然穿得很是单薄,但也不敢有一丝失礼。 被太子召来的人并不是太多。 只有刘大夏,张懋,等几个人而已。 太子说道:“汪直你去外面守住着。” “是。”汪直答应一身。 汪直而今已经是太子信重的小将了。 甚至在爪哇战场之上也是历练了好几次。 太子说道:“陆麟死了。死在乱军之中。”随即将手中一张纸传递下去。 此言一出,刘大夏心中一动。 陆麟就是太子的人。 而且是刘大夏引荐的。但是即便陆麟是太子的人。也不仅仅是太子的人。每一个人都有很多重的身份。 他的所做所为,太子并没有什么指使。 太子之所以收纳陆麟,一来是因为陆家在旧港的特殊地位,二来的是江南的地位太重要了。 太子要在江南安插几个人手,也是非常正常的。 就好像西域也是太子的人。 太子早就成为朝野之间的一位大佬。 但是江南与南洋之间,距离太远了。很多事情,太子知道也是相当有限的,只知道陆麟死了。 死了的很蹊跷。忍不住让人有过多联想。 而政治上,很多少时候,不是太讲证据,很多事情都是自由心证。这也是为什么太子将几个心腹大臣叫过商议的原因。 几个都看了过去。心中也有一些疑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