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棉布专卖 (第1/2页)
第十八章棉布专卖 苏州之富,固然震撼了王恕。 不过王恕很快就从这种震撼之中恢复过来了。 他立即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韩雍的政策,其实对零售的商品不严厉查处,而是对大宗货物进行专项加税。 之前大明的商税,是三十税一。 但是想收上来也并不是太容易的事情。 首先,在太祖皇帝这里对于关于百姓日用的商品,是不许征税的。 其次,这种征税也有问题。 大明用来收税的无非是两种,一种地方政府征收的铺税,可以理解为营业税,但是数量并不是太大的。 甚至很多时候,中央都不要。对于很多小县城里面,就好像是后世的小镇子一样,满打满算才有几个商铺了。 最大项就是各地的钞关,也就是运河钞关,与长江上的钞关。 这能够每年给大明朝廷一百多万两的赋税。 但是这也是有问题的。 存在重复征收的问题,一件货物从江南到北京,就要过好几个钞关。而今因为运河的衰落,这赋税也存在下降。 无他,如果海运的话,只需从松江海关出一次,天津海关进一次,如果运输一些粮食作为压舱石的话,甚至可以将这些粮食作为赋税抵给天津海关。 还有就是,很明显这两些钞关收税,只是在运河与长江两条主要的交通线之上,其他很多地方,都没有收税的地方。 宋代商税征收之多,是因为宋代收税的场务遍布天下。 而大明并没有这样的条件。 当然了,并不是说,除却这些这些钞关之外,就没有其他收税的关卡了。 当然是有了。 朱祁镇登基之前,就有驸马在北京城外收税,但是所收的赋税全部进入了自己的腰包,这可以说是敲诈拉索了。 朱祁镇也重重处置了。 只是这仅仅是北京。 在大明其他地方,这样的事情就不存在了吗? 不,当然存在了。 而且是大量的存在。 在八十年代,新中国还有大量的车匪路霸。指望而今大明各地的宗族势力,与地方势力,都是温良恭谦的小白兔可乎? 这里面层层敲诈,却不会到了大明朝廷的手中。 对于这样的情况,朱祁镇有意收拾,但也仅仅是有意而已。 朱祁镇想不想收拾这些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双方力量的对比。能不能收拾。 朱祁镇作为皇帝,自然是可以针对某一个地方,某一个家族,一声令下诛其九 族,这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很多时候,杀人是不解决问题的。 吏员改革之后,大明基层的行政能力大大加强,很多事情都有专门的人负责,这才清理地方的前提。 仅仅是前提而已。 朱祁镇首先要解决的而今要面对的财政危机。 能喂饱天下之间,一百多万军队与近一百多万官僚,才是朱祁镇首先要做的事情。 只有喂饱了这些人之后,才能做其他的事情。 比如清理地方。 这就为什么韩雍选择大宗货物专卖,将大宗货物专卖之后,针对每一项大宗货物制定一个专门的税率,而且用引税制度,确保大宗货物只缴纳一次赋税就可以了。 对于,很多小批量货物可以逃税。 但是对于大批量运输的货物,根本不能逃税。 或者说逃税的成本,未必比得上交税的成本。 而且从源头征收,尽可能将所有大宗货物都纳入税基之中吧,对于那些零零散散的货物,就不用花费太多的精力了。 毕竟这也是需要行政成本的。 这些大宗货物专卖之中,盐铁茶马这四项,是最容易达成的。 毕竟这本来都是在朝廷官制之中,甚至可以说,管制程度要比所谓的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