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三章 洪武遗问 (第2/2页)
正也是大明后期,唯一可以称为丞相的人。 但是同样来说,太祖皇帝并不是傻子,他为什么要废除丞相。 是太祖皇帝治不了,李善长,胡惟庸吗? 不是。 更多是长远考虑。不是他治不了这些强悍的丞相,而是他担心后世子孙做不了这样的事情。 就好像而今。 不管是谁当内阁首辅,朱祁镇摆弄他们,都是轻而易举。 但是如果后世子孙会怎么样?如果不幸,有君主英年早逝,少主临朝,该怎么办? 内阁之中七个阁臣包括了军方,如果他们联合起来,是足以废立的力量。后世子孙该如何面对内阁这个庞然大物,靠少府,靠东厂,锦衣卫,靠太监? 朱祁镇而今这一套制度,其实是围绕着朱祁镇本人而制定的。或者说围绕着一个有能力履行权力,执掌权力的君王而准备的。 但是大明之后的皇帝,都是这样的吗? 却是未必的。 即便将来臣子不至于废立君王,但是架空皇帝,让他垂拱而治,却是很容易的。真以为大臣们都是橡皮泥? 他们之所以是橡皮泥,是因为朱祁镇能将他们捏成橡皮泥。但是后世子孙有这个能力吗? 这是朱祁镇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 因为很多人,很少想自己的死后的人。 一般这样想的人都是老人。 只是朱祁镇看见而今的杨洪,想起当初初见杨洪的意气风发,这一件事情忽然就挂在心上了。 但是该怎么解决? 朱祁镇一时间没有方案。 从制度上确定,即便是一个年幼的不能履行责任的君主,也能掌控朝廷,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朱祁镇的改革是将大明朝廷向近代化变化,要让大明朝廷更高效化,专业化。这样反过来,也要求执掌这个国家机器的人,也要有相应的能力。 要求很高的。 如果要适应一个年幼不能履行责任的君主,根本是与朱祁镇的改革思想背道而驰。 这个问题,本质上是一个选择的问题。 是选择朱氏皇朝的千秋万代?还是选择大明朝廷的近代化,现代化,工业化? 朱祁镇一时间犹豫了。 他对杨洪说道:“朕知道了,朕会好好想想的。” 杨洪是真正的忠臣的,不过他忠诚的是朱家。未必是大明。 此刻杨洪的精力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朱祁镇只能给杨洪压压被子,就出来了。 回到宫中,朱祁镇在思考杨洪给他带来的问题。 其实他已经感受到了。 对于承担大明政务,就是朱祁镇也有一些力不从心了。 不是朱祁镇的能力不足,而是随着各种事务的推进,大明朝廷吏员改革之后,管理也就越精密。 以一人治天下,这种模式,从根本上是维持不下去了。 近代之后,君主制度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完全失守。即便保存下来,也大多变成了吉祥物,这恐怕就是关键。 就是给你权力,这权力之大,让你管事,一个人能管过来吗? 君臣之间的博弈,看似是君主占据优势,因为从各种制度上,来保证了君主的权力,但这种权力,是皇帝单独面对一个臣子的时候。 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 君主从来是孤家寡人,他要面对却是无穷无尽,从全天下之中涌现出来的精英,即便是拿下一个,还有一个。 朱祁镇面对过,三杨,曹鼐,周忱,陈循,李贤,于谦,刘定之,这样即使合作伙伴,又是对手的大臣。 但是这几十年,也是朱祁镇年富力强的几十年。 而今,朱祁镇已经四十岁了。 虽然精力不比年轻的时候差多少,他会老去,会死的,君王会更新换代,但是臣子们却依旧是无穷无尽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