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九章 陆永的抗争 (第2/2页)
明白陆家什么下场之后,其余的人才知道该怎么做? 而今这一件事情的关键就到了北京。 朱祁镇对这一件事情也觉得很头疼。 他有两个不满意。 第一个不满意就是不满意寇深这个老臣。 他之所以启用这个老臣,就是想将这一件事情顺顺利利的办下去,朱祁镇本身没有在江南兴起大案的意思。 第二个不满意,就是他感受到了强大的阻力。 这种阻力不是来自江南,而是来自朝中。 大部分南方官员之前在清丈土地上,还是能保持沉默,而今却一一个上书,认为清丈田亩是察察之政,大坏人心。 朝廷治国,应该是教化百姓。而不是斤斤计较,令百姓互相告发,地方上人心大坏。 诚然,下面所说的问题。还真有发生了。 古代官府一直以无讼为治理标准。 但是关于土地的问题,却是太重要的,很多事情能含糊过去,但是土地问题却是万万不能含糊过去的。 清丈土地又是将土地登上黄册,今后是税收标准。 这也就是说很多有纠纷的土地,必须在清丈这一段时间之内,有一个结论出来。 不管你是永佃,还是分家,不管你是抵押借贷了,还是别的什么事情,总之,黄册上只有一个名字。 这些问题乡里面很难解决。 于是乎,都闹到府县去。 这一两年地方案件多了不少,细细看来,都是清丈时候的案件。 刑部尚书徐有贞之所以能收集清丈的很多问题,也与地方上这些关于土地问题的案件有关系。 而且很多时候,百姓秉着我不好过,别人也不能好过的朴素恶意,真有不少将别的隐田告发出来的。 这又引了很多矛盾。 为此杀人,不是没有。 所以,从这里说大坏人心,并不是没有。 清丈就好像一块大石头,打破地方上田园牧歌一般的幻觉。 只是这样的话,却瞒不过朱祁镇。 朱祁镇是一点都不相信的。 地方上的矛盾始终存在,只是在水面以下而已,而今不过是被清丈这一件事情,给砸出来了而已。 问题不解决,只会越来越大。 当然了,清丈的一些副作用,朱祁镇也能看得到。 但是总体上来,朱祁镇怎么看都是利大于弊。 而今朱祁镇也能感受到了,其实如果朱祁镇在中枢,或者说在北京附近做出一些改革与革新,难度并不是太大的。 也很可控。 但是一旦推行四方,波及到很多人的利益的时候,才会出现普遍的反对之声。 就好像他在上层做的某些事情,反对之声其实仅限于内阁之中。当然了,这也是朱祁镇与李贤之间有默契。 很多人都不知道朱祁镇这样做的用意而已。 “开弓没有回头箭。”朱祁镇心中暗道:“既然到了这一步,我是万万不可能退的。” 不管他满意不满意。 如果在这一件事情上让步,清丈的效果就大打折扣,甚至将来其他改革的时候,也不会有什么效果了。 甚至危及到朱祁镇的威信。 所以陆永冤枉不冤枉,他都必须得到重惩。 事不宜迟,朱祁镇立即召集了内阁会议。 一时间内阁七位都已经到了。 朱祁镇将这一封奏疏让众人传阅,说道:“诸位觉得这一件事情该怎么办?” 文华殿之中沉默了一阵子。有一个人出列说道:“陛下,江南乃是钱粮重地,朝廷而今正在用钱的事情,任何关系到江南的事情,都有慎重,不仅仅是户部,连少府也在苏州有不少产业。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不慎重。一旦出了什么事情,朝野都会受到影响。” 朱祁镇定睛一看,第一个出来说话的人,不是别人,居然是刘定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