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绅家族 (第2/2页)
北方与南方的经济形态不同,前文已经说过来。 不管是亩产,还是极端天灾,北方都比南方较多,再加上朱祁镇大举向东北移民。北方的人地矛盾比南方轻多了。 纵然有些问题,但是问题不大。 但是南方就不同了,除却湖广在明初得到了大开发,而今这种开发还在持续之中,直到将来湖广熟天下足的地步。 所以湖广的人地矛盾虽然比北方较重,但是总体上比江南,江西,福建,浙江,广东较轻。 四川也是如此,宋元战争对四川的摧残太过严重,几乎成为了无人区。中间又有开国战争,总体上看四川经济,也是处于恢复期。 人地矛盾也不算太大。 所以南方这几个省份的很多人都在看着江南这边的举动的。 有些大臣已经在活动了。 陆永接到过很多江西福建籍大臣的书信,当然了,他们的想法不会大鸣大放的写在书信之中。 但是其中暗示之意,却是再清楚不过了。 陆永一时间有骑虎难下之感。 陆永作为苏州本地士绅之首,也是科名前辈。很多人都看陆永怎么作为的? 陆永如果刚刚开始如恽家一般,将家中侵占的土地交出去,编制上册,今后纳税就行了。就不会到了而今进退两难的地步了。 他现在进,不大好办。 无他,他与寇深在一个衙门之中共过事,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深知寇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寇深是一个不会轻易妥协的人。 但是他退? 他感觉他身后也是万丈深渊。 因为他接到的这一封封书信的署名,后面都有一个个大家族,乃是有杨士奇吉安杨家,还有杨荣建安杨家,刘定之的永新刘家,陈循的吉安陈家,这都宰相门第。 虽然有些在任有些不在任的,但是很多人脉关系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消散的。 而他就是陆家曾经官职最高的人。 但是最高官职不过是刑部郎中,福建参政而已。在朝廷上根本是抵不上话的。面对这些书信的压力。 容不得陆永不办。 或许这些家族对抗朝廷大政,力有不逮,但是捏死你一个小小郎中,却是不成问题的。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而今江南士绅的弱势。 真正能出头的,也不过是一个从三品地方官而已。 陆永想来想去,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走了。在此之前,他先分了家,将他这一脉从太仓王家分了出来。 以备不测。 几个老者问道:“陆公,而今该如何是好?” 陆永说道:“而今这位寇公,是一个狠角色。江南一场风雨却是免不了的,但是有些事情总是要做的,如果让北人为所欲为的话,将来我们江南人士,岂不是任由朝廷宰割。” 陆永如此一说,其他人都深有同感。 江南地方士绅从来是感受到朝廷深深的恶意。 江南重赋这个问题,一直是一个大问题。 江南赋税占据大明天下的三分之一。很多地方如果单单靠田亩上的收成,是不够支撑赋税的。也就是因为江南手工业发达,从这上面赚到的钱,弥补了田亩上高昂的重赋。 甚至周忱在的时候,有时候专门从湖广卖粮上交。 就可以看得出来,所谓之江南重赋,并不能简简单单看成农业赋税了。甚至可以看成对江南地区其他产业特别税,不过是通过田税征收上来了。 从政治制定者角度这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毕竟江南富饶天下皆知,要从发达地区搞钱平衡不发达地区,这样的事情,即便到了后世也在做。 但是放在每一个百姓士绅头上,就大大不愿意了。毕竟谁也不想让自己多出钱。 而这种清丈看上去与赋税无关,但是本质上也是对地方上的一次加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