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团的到来 (第2/2页)
吏员制度了。 整个大明也就是北京这里,所有吏员都不是世袭的,而是考试进入的。类似于公务员。再加上北京城每年最少要数万两的收入,是整个大明最富裕的几个府之一。也能支撑起这样的体制。 所以北京吏治要比其他地方都好一点,这样的情况,又吸引了人员聚集。 张宗周却不知道其中细节,他却从货物粮价上看得出来,黄骅决口对大明的影响,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深。 不过,他只是走马观花,他想要深入了解大明,就要见一见一个一直在北京城中的活着的人。 只是北京城乃是锦衣卫的天下,可以说瓦刺每一个能进城的人,都在锦衣卫的监控之中,他想见谁,都要细密的安排。 否则就是惹祸上身了。 张宗周还在细细等待机会,却不知道,他所出的试探已经在内阁之中炸开了。 文华殿。 “臣以为万万不可。”胡濙满头白发都要竖起来了,他怒喝道:“有太宗之遗训,‘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蕃,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朝廷当鉴于两宋之教训,从无此举,而今区区瓦刺敢有辱天朝,臣虽年老,但尚能食斗,请一支兵马,擒此獠于陛下。” 胡濙乃是太宗皇帝的心腹。 他对很多事情,都不在乎,每日上朝也都是例行公事,颇有难得糊涂之态。但谁真认为他老糊涂,可就错了。 胡濙对很多事情可以不在乎,但是对太宗身后名,却是在乎的。 这一件事情,分明是打太宗皇帝的脸。 胡濙万万不能忍受的。 “胡先生坐下说话。”朱祁镇劝慰道。 胡濙虽然说的厉害,但是朱祁镇却不敢将大军托付给一个文官,只能安抚下去再说。 对和亲之事。朱祁镇也有非常冷静的判断。 朱祁镇自然不想和亲了。 明朝没有和亲的前例,朱祁镇也不想从他这里破了。但是他也要考虑现实情况。朱祁镇并不想现在与瓦刺开战。 如果能拖住瓦刺,区区一个女人,朱祁镇才不在乎,反正不是大明正牌公主。 但是很多事情,不能这样想。 要考虑政治影响,正如胡濙所言。 很多事情,其实并不是一个皇帝说什么就能一直坚持的,大明一直坚持不和亲,不妥协,其实是对两宋历史的反思。 宋朝从来是一战就和,一和就忘,然后再战再和,再次苟安,直到被逼到大海里。 这种惨烈的下场,让任何文官士大夫对和议,对和亲都是非常排斥的,更不要而今大明国力强盛。 很多人的记忆还都活在太宗年间。活在大明军队对草原的全面压制的日子之中。他们怎么可能会同意和亲。 所以这事情一传出去,定然有很多一批官员上书反对。 胡濙只是其中之一。 当然了,并非没有人支持。 最大的支持者就是曹鼐。 曹鼐说道:“太宗之遗训,臣不敢有一时或忘,但是此一时彼一时也。户部已经近乎空空如也了,大兵未动粮草先行。” “臣并不是同意和亲,而是应该与瓦刺缓和关系,虚以为蛇,拖过这一两年,黄河大工结束,想来瓦刺也不敢南下了。” 朱祁镇也没有说什么。 这个意见,其实是之前所有大臣的意见。 否则瓦刺使臣明显超出了人数,为什么大同还下令要放行。就是因为黄河大工,调动了天文数字的银两。 朱祁镇陷入了他登基以来最大一次财政危机,户部银库加内承运库一切不过七八百万两银子,北京天津各地的粮仓粮食总数不足千万石了。 虽然大明各地的社会秩序并没有因为大灾有什么波动,连粮价都相对稳定,但是朝廷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