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66章 财源 (第1/2页)
跪求收藏,红票,订阅支持。·小船跪谢! ~~~~~~ 商老六和马管家走了,李元庆却陷入了缓缓的深思。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积累,李元庆的财源有些五花八门,但归结起来,主要还是这几点。 首先便是朝廷的固定额饷。 这几年间,李元庆和长生营的儿郎们接连数次大捷,魏公公也算看出了一点事儿,将长生岛粮饷的规模提升到了近三十万两。 不过,长生岛的粮饷虽是由天津方便待发,不用走登莱,但规矩在这里,被‘雁过拔毛’,也是不可避免的。 每年,李元庆实际拿到手的,也就是二十万两出头。 这还是顺利的情况下。 若是再有拖延,各方面杂七杂八的事务,能有个十几万两,已经是‘求爷爷、告奶奶’、天大的面子了。 再者,便是功赏,靠鞑子首级跟朝廷换银子。 只不过,功赏跟粮饷,在很大程度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顺利,一年有个三四万、五六万两银子入账,不顺利,也就在两三万的规模。 再者,便是长生岛最主要的收入了。 那便是掠夺!! 通过战事,用儿郎们手中的鸟铳和长枪,却创造财富。 去年,镇江之役让李元庆收获颇丰,差不多有个百多万两银子入账。 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百万两银子看着是挺多,但却也经不住十几万人,每天人吃马嚼的,还有给儿郎们的功赏。 至于其他方面的收入,像是京师杨娇~娘的雾雨阁,每年可以为李元庆提供十几、二十万两的银子。 库页岛喜哈儿卫方面,每年也有二十万两的毛皮、杂货入账。 至于盐场,辽南老窖,包括海洋贸易和岛上的商业收入,因为还是小打小闹阶段,创造的收益还不是太够看。 李元庆非常明了。· 随着后金的防线进一步收缩向内陆,在战事上,能捞的油水已经越来越少。 因为没有城池可以打了,在旷野交战,就算能砍下上万级鞑子首级,再到朝廷过一遍手,李元庆能拿到的,也是有限。 更不要提,这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了。 什么时候,一战可以斩杀上万鞑子首级,基本上也就是后金亡国的时候了。 所以,拓展商业化,发展生产力,从正规途径,来创造财富,此时便尤为重要了。 而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摸索,李元庆也找准了三样,最赚钱,而且收益很快的产业。 一是私盐。 二是酿酒。 三~~,则是海贸。 准确一点来说,海贸也可以归结到掠夺之中。 只要有银子,什么都干。 管他是烧杀抢掠呢!只要不抢汉人百姓,李元庆又有什么是值得犹豫的呢? 首先说私盐方面。 长生岛,包括中岛,西岛,南信口,也包括陈忠的广鹿岛,以及东江的千里辽海,在这方面,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 盐业,在朝廷的收入中,也占据很大的比重。 大明的盐,除却正规的官盐,其私盐产地,主要就是集中在山东半岛和两淮地区。 当然,这两片区域,也是大明官盐的聚居区。 至于蜀地、四川盆地区域,虽有不少井盐出产,但规模显然无法与海盐相比,不成气候。 若是李元庆放手来做,在产量上,不会有太大问题,但在销路上,李元庆却很头疼。 辽地的盐,想要卖出去,只能从登莱过手,从天津,即便李元庆与李邦华私交不错,但李邦华的为人摆在这里,这种事情,他这种正儿八经科班出身的文人,断然没有答应的可能。 但从登莱过手,李元庆只能忍受登莱这些大佬们的盘剥。· 若想改变,李元庆必须要拿下一个有含金量的职位,最低,也得是登州盐检司的级别。 当然,若是山东盐道,那更好了。 但在此时这种状态,想要拿下这种职位,无疑是相当困难。 若要‘明抢’,那只能更登莱的大佬们撕破脸皮了。 在此时,李元庆显然还不敢这么猖狂,如此明目张胆。 这一来,一方面,他要大力扩展‘辽盐’的生产力,另一方面,他只能在私下里多想想办法了。 至于酿酒。 因为李元庆掌握着提高纯度的蒸馏技术,与对头的碰撞要稍微少一些。 只不过,因为长生岛远离大陆,粮食产能不足,若要大规模发展酿酒,显然是本末倒置。 只有等辽西,包括京师、张家口,这些豪族、官僚、士绅聚居区,辽南老窖的名声彻底打开,有足够的流水回流,李元庆才可以将岛上酿酒的规模扩大。 至于‘海贸’。 倒是现在最可行的手段了。 李元庆不由一笑。 说到底,想要发财,还是得靠手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