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后4章 土木堡之变 (第3/4页)
大多被华盟占据,殷地的殖民地也投入大于回报,因此近年来,不列颠瞄准了大陆上的远亲法兰西,不断夺取他们的土地。 法兰西原本也是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的欧陆大国,但始终没有解决内部贵族的问题,内耗严重,发展缓慢,到现在也几乎没有多少工业基础。面对不列颠军的进攻,法军迅速丢盔卸甲溃不成军,到现在反而是民间力量退入东南山区继续抵抗,而西北富庶地区已经在不列颠人的扶植下建立了傀儡政权。 但不列颠现在也遇到了发展瓶颈。 数年前,为了更好争取更好的国际环境,不列颠与突厥汗国、秦国以及金帐汗国这三个后发强国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结为盟友,互通有无、共同进退。这引发了华盟的警惕,开始出手干涉,之前之所以调停罗马和突厥的战争,君士坦丁十一世的请求只是直接原因,对这个“边缘联合”进行限制才是根本原因。 而不列颠更早就尝到这铁拳的味道,之所以未能吞并占领的法兰西国土而要扶植傀儡间接统治,便是因为华盟的干涉。而后来华盟更是要求他们停止对法兰西剩余国土的进攻,见好就收。 可是不列颠整个国家机器已经完全开动起来,民众情绪高涨,年轻军官渴望功勋,军工厂对订单嗷嗷待哺,战车的车轮哪是那么好停的? 前几个月里,边缘联合内部便在就一项绝密计划进行谈判,那就是真正联合起来,对华盟进行军事反抗。这其中,不列颠和野心勃勃的秦国最为热衷,暗中制定了不少作战计划,但正在与罗马激斗的突厥和国力较弱的金帐汗国则较为保守,不愿就这么触怒强大的华盟,只是私底下进行可行性研究。 五月下旬,突厥人在君士坦丁之墙前被华盟硬生生喊停,突厥高层终于被彻底惹怒,一边与华夏派来的大使虚与委蛇,一面却拍板同意了不列颠和秦国的提案。而三个盟友都表态后,最后的金帐汗国也不能不顾大局,加入了这个可怕的军事冒险行动之中。 兵贵神速,动手越慢越容易泄露情报,因此各国签约后的第一时间就行动了起来。其中早有准备的不列颠人行动最快,以秘密建造的英格兰级为核心将多年苦心经营的舰队集结起来,倾巢而出,试图夺取华盟在地中海的重要据点海口郡,确立战略优势。 在此之前,不列颠海军虽拥有强大的舰队,但由于华盟的限制,无法进入地中海支援突厥盟友,使得他们被罗马海军压制,不得不花费大量代价剑走偏锋。而一旦取了海口,他们便可反压制住罗马海军,帮助突厥军扩大陆战优势。 如果顺利的话,两军还可联合攻入埃及,封闭香港运河,控制整个地中海。接下来强大的突厥陆军就可以帮助不列颠和金帐两个盟友在欧陆攻城略地,如果能整合地中海南北之力,边缘联合就能获得与华盟一争的物质基础了。 托马斯在脑内将这宏大的计划过上一遍后,睁开眼睛,喃喃道:“希望我们不会弄醒什么可怕的东西……” 然后,他从桌上抄起一具古色古香的电话,对里面问道:“接战情室……陆军飞机现在情况如何了?” 不列颠王国与西班牙王国有良好的邦交关系,得以在比利牛斯山南麓租借了一块土地修建机场,用于对在法国东南部活动的反抗军进行空袭。在海军舰队向海口奔袭的同时,陆军也在这块南山机场集结了大量战机,名义上是对付法军,实际上却虚晃一枪,向南方的海口奔袭而去。 机群奔袭时为了不暴露自己,停止了所有的无线电发送,即使是友军也不知道他们的位置。这支舰队同样进入了无线电静默状态,只能被动接受外来信号,所以托马斯还要时不时询问一下,看收没收到消息。 电话另一端的战情室军官很快回复道:“尚无……阁下请稍等,新的通信来了!” 稍后,他便激动地说道:“报告阁下,九州军毫无警惕,陆军机群的袭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好,继续联系!”听到这个消息,即便是老成的托马斯也激动不能自已,一下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向指挥室走去。 差不多就在同时,一封加密电报从北方的行动总指挥部发出,在地球上扩散开来:“告诉查理,他的小伙子们可以出动了!” 托马斯所率的这支舰队并非十字军行动的全部,在后方一百海里处还有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舰和大量运输船组成的后卫舰队。按计划,等到陆军战机发动第一波空袭后,海军战机会紧接着发动第二波空袭,掩护主力舰队接近海口。现在,就是时候了。 不久后,西方的后卫舰队就有了明显的动作。 这支舰队的主力是两艘新锐的利物浦级航空母舰,排水量约三万吨,最多能够搭载九十架各式战机,甲板进行了一定的防护,在全球海军之中堪称翘楚。其余四艘则是更早些的试造舰,吨位不一,是当年摸索期的产物,设计较为原始或者说异想天开,有的甚至还保留了中口径的炮塔,运载和放飞战机的能力较差,但在这决定国运的关键一战中也统统被拉了出来。 在之前的航行中,六艘航空母舰已经尽可能将机库中的战机转移到甲板上,现在便一架接一架地放飞出来。先飞的战机在外围盘旋,等待后续队友升空集结后再一起往东方飞去。 此时,后卫舰队已经航行到了距海口郡仅仅二百五十海里的位置,这意味着战机的航程大有富裕,轰炸机都挂了满满的炸弹,就连争夺制空权的战斗机也带上了几颗小的,蕴含着充沛的打击能力。 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一批机群便飞临了主力舰队上空,战机们略略偏转机翼向战友致敬,然后很快离开了他们的视野。 英格兰号上,托马斯·克瑞尔来到了甲板上,看向天上不断飞过的飞机,又回头看看头顶上粗大的炮管,一种微妙的情感莫名浮上心头:“整个王国不知花费多少心血才造出了英格兰级,可没想到,今日的主角竟是它们……”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