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送礼 (第1/1页)
内堂。 普惠大师继续道,“此种以善养善,回馈善意的方法。” “省钱,省力,却又可延绵不绝,历经百世千世而经久不衰。” “故而老衲提议,把孤儿院开至整个大齐。” “这样一来,终有一日,我大齐再无流浪乞儿。”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宋农女以为如何?” 普惠大师问道。 宋青苑点头,“我亦有此等想法。” “正如大师所言,孤儿院省钱,一次投入便可终身受益,延续不断,当率先实施。” 即便无法做到,别地杜绝乞儿,但至少……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减少了流浪儿的数量。 “如此,此事便算敲定。” 普惠大师一槌定音。 再问道,“可还有第四项?” “有!” 宋青苑抿了抿嘴,想了半天才商量着道,“大师,第四项我想拿出二十万两,捐于朝廷,建盖国寺。” “不知大师意下如何?” 宋青苑表情深沉。 国寺已有朝廷出银建盖,本用不到她。 可是她必须找个名目,名正言顺的,把银子献给朝廷。 这样一来,是为了打消当权者的猜忌心。 二来,也是希望能得到当今圣上的支持,从而把慈善基金会,长长久久的办下去。 这也算是变相的送礼。 “阿弥陀佛!”普惠大师道。 “建国寺是为了聚国运,福泽天下,祈祷大齐风调雨顺,无灾无患。” “亦是为了天下百姓……” 普惠大师点头,“此举老衲赞成。” 听罢,宋青苑看了普惠大师一眼。 突然忆起,这国寺便是普惠大师提议建盖,连地点也是普惠大师所算。 以普惠大师的为人,和高深莫测的本事,当不会无的放矢,国寺必于大齐国运有益。 “那剩下来的银子,便交于普惠大师保管,待他日有需要时再启用。” 宋青苑把银票,全部推到普惠大师手边。 普惠大师低头看了一眼,又原封不动的推了回去。 “阿弥陀佛,老衲乃方外之人,不善俗物,至于基金会会长……” 普惠大师似笑非笑,“老衲只占个名头。” “呃……” “咳咳!” 宋青苑嘴角一抽,别回头。 这是她原来的打算,却不想被普惠大师看破。 “不过……慈善基金会还离不开大师。” “若是没有大师的号召,此次慈善拍卖会,断然不会如此成功。” “所以,还需要大师统领全局。” 宋青苑恭维的说着。 把桌上的银票收了起来道,“既然大师不涉俗物,那记账算账的事,便由苑儿代劳。” “大师可放心,苑儿必不会贪墨这公中银两。” “哈哈!哈哈!” 闻言,普惠大师朗声大笑。 “这慈善基金会,本就是由宋农女倡导,老衲是沾光,又怎会信不过宋农女。” “以后为善行善,帮扶救济百姓的事,还劳宋农女费心。” “老衲在此谢过,阿弥陀佛!” “大师言重了……” 宋青苑客气的颔首。 随后道,“慈善基金会成立之初,会中只有我与大师二人。” “实在是人力单薄,无法分身她顾,恐有照顾不周全之处。” “所以,招募管事,办事之人,势在必行。” 普惠大师点头,“如此便依宋农女所言……” 两日后。 慈善基金会注资国子监,建盖国学馆,同时对外招纳新人入会的消息,便在京城传开。 此言一出,全京哗然,纷纷赞叹,“大!手!笔!” 早朝的路上。 几位官员一边走,一边议论着此事。 看见林祭酒过来,便开口道,“难怪林大人如此胸有成竹,原来是搭上了慈善基金会这艘大船。” 又一人道,“那慈善基金会,这几场拍卖会下来,进入口袋的银子是数不胜数。” “有他们的支持,林大人当无忧。” “林大人此事一成,功绩便落于你身,升官是少不了的……” “恭喜,恭喜了!” “林大人,那国学馆……” “林大人……”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慢慢的,竟朝着林祭酒围了过来。 林祭酒气定神闲,但笑不语。 不管他人说什么,只一招四两拨千斤,全部打回。 “上朝……” 尖锐的声音响起。 众人立刻闭嘴不言,按照自己的官位站回队伍。 一同高喝,“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家平身。” 皇上抬起手,微微虚扶。 太监扬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皇上,臣有本要奏。” 工部官员站了出来。 “南方连年水患,如今又逢雨季,为防大水淹没百姓土地,臣请皇上拨银兴修水利。” “皇上,臣有本要奏。” 礼部官员出列道,“今年祭祀所需之银,户部尚未拨齐。” “还请圣上下旨,着力户部速办,以免影响祭祀大典。” “皇上!” 户部尚书一脸为难,启奏道,“国库空虚,户部实在无能为力。” “皇上,边关将士的饷银已有三个月未发,兵部需要……” “行了!行了!” 皇上揉了揉眉心,一脸为难。 前段日子他青楼一行,得宋青苑出主意,刚收缴上来一批银子,支于户部。 结果这才几天,银子又空了。 “唉!” 皇上重重一叹。 直到过了片刻,才抬头道,“礼部,祭祀一切从简,能省则省。” “户部马上对账,看看还能挪出多少银两,先把边关将士的饷银发放。” “至于工部……先通知各个府县,做好防护工作。” “行了,这事就先到此,容后再议。” 皇上大手一挥。 “还有何事启奏?” “皇上,臣有本要奏。” 林祭酒站了出来。 “林爱卿有何事?” 皇上看了一眼林祭酒,眼中闪过复杂之色,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国子监要建盖国学馆,本是无影之事。 却没想到,得慈善基金会相助,捐银盖馆。 可他堂堂大齐帝王,每日为了银子焦头烂额,却无一人为其分忧,真是…… 皇上无奈的摇了摇头。 却见林祭酒手伸向袖口,掏出一沓银票,双手举过头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