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玄甲_第五十九章 虎牢关之战的落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九章 虎牢关之战的落幕 (第2/2页)

王世充为了笼络手下最后仅剩的几千郑军,对他们劫掠财物,糟蹋妇女,虐杀百姓取乐不闻不问。将人声鼎沸的东都洛阳折腾的满目疮痍,十室九空,数十万百姓十不存一。

    此番得知李世民大破窦建德的消息,彻底摧毁了王世充的最后一丝希望。他明白自己已是穷途末路,时日无多,更加变本加厉,骄奢yin逸,昼夜狂欢,醉生梦死,纵情享受最后的时光。

    李玄霸不愿与四弟元吉见面,让父亲得知自己的下落。在生擒了窦建德之后,见大局已定,便有了离去的打算。几次和李世民提起,都被他拖延了过去。

    对于三弟去留,李世民心中也委实难决,一方面他知三弟对李家当年做出的决定多有怨恨,不愿再与家族产生任何瓜葛。此番要不是长孙相求,看在兄弟俩自幼交好的情面上,他也不会出山帮忙,颇为理解他的想法。

    另一方面,李世民也深知三弟的本事,来虎牢关短短月余,便使得玄甲军脱胎换骨,战力倍增。本身又是勇冠三军的猛将,加上又是同胞兄弟,统率玄甲军也最令他放心不过,实在舍不得三弟如此大才却在山中蹉跎岁月。

    如何处理,李世民也是左右两难,无奈下也只好先使了个拖字诀。玄霸迟迟得不到二哥答复,只得暂留在玄甲军中,足不出户,免得被有心人撞破行藏。

    李世民体恤士卒,不欲再动干戈。处理好夏军首尾后不过几日,亲自领兵押着窦建德,王琬,长孙安世于洛阳城下,喊话王世充。

    王世充自得知夏军大败的消息后,短短十余日时间,便好似老了十余岁,两鬓斑斑点点染上白霜,眼窝深陷,面容憔悴。一看到被押赴城下的众人,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悲不自胜,涕泪横流。

    李世民放归王琬长孙安世进城劝降,叙说大败窦建德的详细经过。王世充听到唐军如此勇猛无敌,只三千精兵便大破十万之敌,霎时间心灰若死,万念俱寂。

    万般无奈之下,王世充只得开门乞降。

    武德四年六月初九,洛阳城门大开。

    王世充领着太子,百官及两千多郑军,身穿白衣,手捧玉玺、兵符等物,一步一步走向唐营乞降。

    李世民全身戎装,稳坐青骢马,身边唐将众星捧月一般团团围绕。

    王世充来到李世民马前,倒身下拜,高举玉玺兵符过头,喊道“秦王在上,王世充愿降!献上印信兵符,唯乞秦王饶我全家性命!”

    李世民居高临下的看着跪在地上战战兢兢的王世充。

    此时李世民心情大好,笑问“王公因何前倨后恭?之前不是一口一个黄口小儿么?”

    王世充听他挖苦,吓得汗流浃背,体如筛糠,伏在地上不住的请罪。

    李世民也不愿与他多做计较,败军之将不足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图存。哈哈一笑,领大军入城去了。

    李世民一战定乾坤,一举平定了割据中原的王世充,窦建德两大势力。

    加上李靖平定了川蜀的萧铳,唐国统一天下已毫无悬念。

    不过虽然王世充开城投降,李世民却短时间内仍不得返,每日忙的脚不沾地,处理各种洛阳城中王世充留下的烂摊子。

    好在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一般名臣干吏辅佐,倒也处理的井井有条。

    收集隋朝遗留的地图户籍、制文诏书,一一登记在册。封存隋朝宝库,没收金钱布帛,颁赐给将士们。拘押了罪行特别大的十几名王世充的同党,准备押送长安献俘。释放被王世充关押的无罪百姓,为惨死的百姓作诔文加以祭奠。

    一直忙到了七月,才算理顺,李世民也有了班师回朝的打算。

    几万大军,拔营回朝,一应事务都要准备,况且破了洛阳,又得了不少珍宝,都要一一登记在册,以免疏漏给人留下话柄,饶是李世民有一班能臣辅佐,每日也是忙得晕头转向。

    这一日,李世民正在处理公务,长孙无忌快步走了进来,禀报道“二郎!方才玄甲军派人来报,今日早晨cao练迟迟不见统领玄霸。去他营房一看,已是人去楼空。只找到这两封书信!”

    “嗯?”李世民一听,心道,三弟果然还是走了。拿过书信,打开一看,果然不出所料,是一封辞别信。

    李玄霸开篇言道,窦建德被擒,王世充已降,李家一统天下大势已成。玄霸在世人眼中早是已死之人,便不应在世人面前出现。此间事了,他已完成长孙所托,从此将终老于山中,与草木同朽与亡妻相伴。若无必要,此生轻易不会再踏出山村一步,望二哥好生珍重。若得闲,可来山中一聚。

    李世民看完信函,叹了口气,道“三弟仍是对李家,对父皇心怀芥蒂啊!哎!”说罢,又拿起第二封,这封信是明宇所写,上面就歪歪扭扭写了一行字“二伯,我们走了,可莫要忘记我的功劳!待我出山之时一块算给我啊!”

    (第二卷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