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德皇无礼欲受跪拜 据理力争暗布消息 (第2/2页)
,养成了德皇刚愎自用、傲慢冲动、不计后果的性格。” “午楼,果真如此?”张翼有点不敢相信。 荫昌肯定道:“燕谋兄,王爷说的不错,此事我也有所耳闻。” 张翼略有所思得点点头说道:“若是如此,在朝野上下反对,及国内外的压力下德皇确实有可能放弃,我知道怎么做了。” 说完,张翼便拉着荫昌布置此事去了。 没过多久,又收到了吕海寰的电报,称折奴阿(即热那亚)太热,中暑了,已转到瑞士鲁生(即瑞士卢塞恩)修养,就不在折奴阿会面了。 看到这消息,载伯涵几人一商议,决定依计划继续前往。 不过张翼给载伯涵提议使用“拖”字决,现在事不明朗,不宜直接前往柏林,当等待各方桓转。对此载伯涵深感赞同。 德皇要求随行人员行跪叩礼的消息在使团中传开了,大家都有些不知所措,整个使团气氛陷入了沉闷之中。 载伯涵和张翼、荫昌只得出面稳定大家情绪。 十一日,载伯涵一行在热那亚下船,一到热那亚载伯涵等人就听说此事在各国已然传开,整个新闻界都在报道此事。载伯涵又放出了一些消息。 随后向北京拍发了一封电报什么情况,当然,舆论宣传一事未曾提及。 此时国内也都乱了套,《辛丑条约》已经谈好,就差签字了,载伯涵一行人也照和约要求赴德道歉,但谁都没有想到德皇会在这个时候突然在礼仪上提出额外要求。 还在西安的中枢对德皇坐受国书一节非常不满,但奕劻和李鸿章等人却不这么认为。1896年李鸿章出访德国时,德皇即是坐受国书,认为这是德皇威廉二世“傲慢性生,不足计较”。此事过后,德皇“欢宴阅兵,均无失礼”,因此,不必与之争论德皇是否坐受专使的三鞠躬之礼。并提议觐见之时载伯涵只带驻德使馆参赞金楷理、赓音泰,而从国内所带的随从参赞荫昌、张翼等人可以称病暂避,以免除跪拜受辱。 中枢要求李鸿章等人托各国公使出面调停,并与德国驻华公使穆默婉切商议。 不过奕劻、李鸿章等人觉得各国往往沆瀣一气,协以谋我,这次礼仪之争,各国必会“助德而抑华”,请各国调停“断乎无益”,觉得对德国妥协为好。 抛却国内不谈,到了晚上载伯涵一行人便坐上了瑞士和德国交界处的巴塞尔的火车。 一路上,火车经过瑞士境内,瑞士多山,一路经过四十余处隧道,所过之地风景不错,又以鲁生风景最美。鲁生即卢塞恩,又译“琉森”,是琉森州的首府,位于瑞士中部,号称瑞士最美丽、最理想的旅游城市,也是最受瑞士人喜爱的瑞士度假地。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艺术家们在此得到了不尽的灵感。历史上,很多著名作家在此居住和写作。卢塞恩依山傍水,旁边是四州森林湖,湖面湛蓝如镜,杉林挺拔幽深,瑞士最高的铁力士山就在附近,雪峰雄伟峻峭。 不过大家都忧心忡忡,没有心情观赏风景。载伯涵所说是成竹在胸,但毕竟是两世加在一起头一次承担如此大的责任,不免还是有些忐忑。 第二天(十二日)火车便到了巴塞尔。一行人便在巴塞尔住了下来。 载伯涵便拟电报一封至德国参赞赓音泰: “坐船月余,辛苦万状。昨勉强就道,益觉疲倦,暂住巴在尔。已请提督李士德前往德京,将本爵情形面达外部。现未能按德皇定期到柏林,甚歉。请婉告外部。醇亲王。侵。” 这时德国派来迎接载伯涵一行人的内务官也到达巴塞尔,向载伯涵递交了觐见礼单,果然,礼单上要求参赞随同人员行跪叩礼。对此载伯涵等人只得继续在巴塞尔等候,并派遣德国人李希德尔前往柏林游说。 随即第二天(十三日),载伯涵收到了驻德使馆参赞赓音泰的回电: “王爷钧鉴:跪叩一节,屡与外部争辩,迄无更改。据称:中国与德国系平行,所以见德皇亦须行华礼。荫昌仍以参赞看待,如免荫昌,置张翼于何地云。赓音泰禀……” 由于德国执意不肯退让,现在事情陷入了两难的局面。若是现在即前往柏林觐见德皇,那就要照德皇要求行跪拜礼;若是不去,威廉二世指定在8月27日(即农历十四日)接见,而从巴塞尔到柏林约有十六个小时的车程,再晚就无法在约定的时间赶到柏林,如此不听从德国要求,恐怕只得决裂归国,难以“完约款而昭大信”,同时对中国在国际上也是极大的打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