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02章 儒门圣器 (二合一章) (第1/2页)
“啊!” 场中众人忽然惊叫起来。 因为上善这一剑上撩,适才那道破碎的青色剑气再次汇聚,如虹剑气倒卷而上,如江河倒流,折冲而回,冲天而起。 将疾射而来的血色飞剑冲裹其中。 “嗡~!” 血剑与剑气交锋,不断发出凄厉的剑鸣之声。 令得众人耳膜生疼,心中如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揪住,几欲窒息。 那飞剑不愧是血纹仙钢所制,无物不摧,便连这无形的剑气也难以抵挡它的锋芒。 看似势均力敌的僵持,不过只是短短一瞬。 只听一声如丝帛撕裂的轻响,血色飞剑便穿透了青色剑虹的封锁,洞穿出来,再次向上善射去。 而上善的应对却让众人惊呼。 因为他将手中的月光宝剑脱手抛了出去,几乎让人以为他要放弃抵抗,束手待毙。 “挼丝团金悬簏簌,神光欲截蓝田玉。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上善口中又念诵出众人从未曾听闻的诗句。 他手中抛出的月光宝剑,便再次出现令人惊骇的变化。 若说先前的月光宝剑是人间的宝界,那么现在的月光宝剑,就是从天上坠落人间的神剑。 如同九天之上的星辰化剑,光寒人间。 煞气逼人,厉啸声声,如同鬼哭神嚎。 神剑坠落人间,沉没入大地山河。 那剑落地,是真的如同被投入水中,没入了坚实的地面。 只露出半截剑刃,还有剑柄上,一团金色剑穗飘飘荡荡。 “万代山河满江红!” 如明月一般璀璨皎洁的剑身上,出现了赤红色的光,在剑身上蔓延。 由剑落之处,侵入大地,又于瞬息间,如水波涟漪,豁然蔓延开来。 众人猛然惊觉,脚下大地变成了一片赤红氤氲。 一种浩大威严,如山岳之重,瞬间在众人心中弥漫。 似乎连空间都要凝固。 那柄血色飞剑,也被无形的威严锁住,悬在半空剧烈地颤抖。 丹心热血华威至尊。 江山万里,尽在吾掌中一握。 上善面色沉凝如山周身赤光绕体华丽威严。 心中全力观想着自己学有所成,登临庙堂掌日月之枢,调乾坤之序。 胸中丹心碧血照遍苍生黎庶万里山河。 滚滚氤氲翻涌,万里山河激荡,无边赤气化剑,骤然从大地升腾而起。 赤剑逆流如雨起自山河大地逆伐天地间一切无道。 “好一个万代山河满江红!” “这便是传闻中的儒门养吾剑法,五色剑之赤剑!” “浩然正气!浩然正气!” “丹心如剑,化成赤气,鼎定山河,万代无疆!” 不仅是被无边剑气袭卷的萧黯然面色震动其余众学子也不由喝出声来。 即便他们没有亲身体会这一剑的威力。 但仅仅是一丝余势,便令他们感受到其中的赤胆忠心为国为的拳拳之心。 窥一斑而观全貌。 不说其力,其德如此。 如此之儒门如此之君子。 也难怪近年来,当今陛下对于儒门的倚重是越来越大越来越离不开了。 实在是这儒门的理念太适合治国理天下太让皇帝省心了。 哪怕这些儒门学子往往一个比一个性子迂直,一但认定,就绝不退让。 你要逼得他发起飙来,就连皇帝也敢给你骂上两句。 让人又爱又恨,偏偏还离不开。 “叔叔!” 一旁,萧少南惊疑不定地看着周遭已化作一片赤色山河的剑域。 被赤色剑雨袭卷包裹成球,已看不到人影的萧黯然,心中跳动不已。 他是萧黯然的亲侄子,萧黯然若有半点闪失,他绝不会有好下场。 “轰!” 突然一阵雷霆巨响,便见那颗赤色剑球猛然从中爆烈。 剑气向四周迸射,交错纵横。 耀眼地红光烈焰随之迸发,如同一轮大日在半空中爆裂。 “啊!” “赤阳神雷!” “糟糕!” 众学子惊惶大叫。 只因那被炸得失控四散的剑气激射纵横,不辨敌我。 更有那恐怖的雷火之焰袭卷而来。 这一瞬间,众人才真正感受到,上善那一剑究竟有多可怕。 那位方仙道宗主又有多名不虚传。 只是没有人还能有多余的心思去想,他们都只觉大祸临头。 “叮……” 便在众学子避之不及,那剑气雷火即将临头之时,忽闻一声清脆却沉厚的的金石之音响起。 那漫天袭卷肆虐的雷火和剑气,便如同找到了一个宣泄口,疯狂地倒卷汹涌而去。 大难得脱,众学子惊魂不定之际,才发现造成眼前一幕的,便是在众人听学的广场之上,放置在中心的一尊青铜大鼎。 亚圣公府并不在勋贵云集的东城,而是在依临西郊的西城。 西城较之玉京城其余所在,人口少了许多。 如今大乾国力日盛,玉京城毕竟是天子脚下,虽不可能人人大富大贵,却也算得上衣食无忧。 西城便是玉京城中最为清贫的所在,但也算干净清雅。 又临近西山,多为文人雅士聚集踏青之地。 此处听学所在,便位于亚圣公府之侧,依山傍水,修了这座讲学台,以白玉之石铺就,名唤鸿门台。 可容数万人齐聚于此,而不显半分拥挤。 除却夫子讲学的宏学方台外,便是鸿门白玉台中心,放置着一尊青铜大鼎。 原先还没有,不知何时,大概是数年之前,便被立在台中央。 四方,三足,两耳,高三丈余,阔也三丈余,沉重非常。 众学子初时虽有好奇之心,不过久而久之,习惯之后,便也无人在意。 此时见得这青铜方鼎轻轻颤鸣,如同深渊巨口,海中水眼一般,吞吸着漫天的雷火剑气。 一个雷火剑气所形成的暴风旋涡,像是一个巨大的漏斗般,在鸿门台上空出现。 蔚为奇观。 无坚不摧的剑气,能崩裂山河的雷火,尽数倒灌入这方鼎之中,也不见撼动这方鼎一丝一毫。 “这……” “难道就是……传闻之中的儒门六圣器之一,九州鼎?!” “昔者上古圣王之治民有法,必别地以州之,分属而治之,此谓之州,九者,乃数之极,” “故‘九州’即为世间帝王掌辖,人道光辉播洒的文明之地,与荒蛮别之,鼎者,亦为定,九州鼎,即为九州定,” “一鼎镇九州,一鼎定九州!” “原来真有此鼎现世!” 众学子中,不断有人想起这大鼎的来历。 鼎之一物,原本不过为上古之人烹煮食物的器皿。 只是因其沉重不便,又耗费颇靡,渐为人所弃。 但自亚圣公讲学布道以来,厘定人道之礼,以钟、鼎之物,为礼器之本,便赋予了“鼎”新的含义。 也令得当世权贵大易其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