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武器试验场 (第1/2页)
; 从欧洲前线抽调士兵是英法绝对不允许尼古拉二世考虑的方案。他们答应了俄国人,武器的事情他们来想办法。尼古拉二世也就不再提从欧洲撤兵的事情,毕竟英国人和法国人对俄国真的不错,拿人手短就是这个道理。 既然你们愿意提供武器,那就按照你们的办法来吧。 俄国人也从很多方面经过了分析,认为只要英法愿意给俄国援助,平定叛乱还是有把握的。但是尼古拉二世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那就是他在用英国人的方法来打俄国人的仗,他在用俄国精锐士兵去替英国和法国人解决麻烦! 杨小林在听萨道义说要买国的武器的时候内心就有点想笑了,国家就是这样,不能走别人的路,打别人的仗。在解决你自己的问题的时候你还考虑怎么顾全英法的利益,这是相当愚蠢的。 假如尼古拉二世按照他自己的想法从前线抽调部队回来的话,西伯利亚的战斗将打成什么样还真的说不准,同志们准备的武装起义能不能成功也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 但是现在他居然指望英法给他提供武器武装新兵来西伯利亚替他打仗,要真的是只有这一处叛乱到也罢了,杨小林在这里怎么也想不出来,当同志们吹响冲锋号的时候,尼古拉二世还有士兵可以再来抵挡么? 在这一刻杨小林的想法已经不是给尼古拉再添一点麻烦,而是国是不是应该真的帮他一把。尼古拉先生这一次真摊上大事了,他自己不一定摆得平。 如果同志们进展的太顺利,对国不是什么好事。他们一下就把尼古拉干掉,然后成立他们自己的政权,也许会对国的态度非常友好,但是杨小林这个家伙不需要干掉俄国之后自己身边出现一个苏联。 国现在不打仗了,可是我们的军事装备研究必须不断的更新。杨小林需要的是一个可以让他不断的卖旧武器,实验新武器的地方。没有战争,我们新武器的更新速度就要放慢,没有战争,我们的旧武器怎么处理? 杨司令这一次给俄国人开的装备清单,让英法非常地满意。国方面给尼古拉二世提供了最好的机枪,最好的火炮,甚至还给俄国方面提供了五十辆坦克和一百辆步兵车。 这些东西的厉害俄国人是知道的,国现在的坦克数量只有两百辆,装甲步兵车三百。一下给了俄国四分之一还多,不要说英法没什么话好说了,就是尼古拉二世自己也非常感动,他在圣彼得堡当即发表了声明,说是希望从此以后国和俄国之间不会再发生战争。 老毛的话只能听听而已,如果真的信了你会感觉很受伤的。 不过国方面也做出了友好的回答,杨度代表国政府对俄国人在西伯利亚问题上的态度表示赞赏,声称只要俄国人能继续遵守条约,俄之间就会永远的和平。国部队的陆海军司令杨小林也做出了回复。表示国支持俄国的这一次平叛行动,如果有必要的话,国方面可以考虑给为俄军在西伯利亚提供更实际的支持。 也就是到了这个时候,国人的四周好像真的和平了。和老毛的矛盾在慢慢缓解,和日本人也达成了互不侵犯协议,跟英法美的关系正逐渐密切,而和德奥之间国也保持着友好。 加上国部队正在裁军。战争阴云好像离华夏大地逐渐的远去了,良好的环境同样也刺激着经济的发展,黎元洪对欧洲的访问圆满结束之后。整个国的经济结构布局基本成型。 江南一带就是商业和轻工业的集聚地,而江淮之间丰富的矿产资源得到了开发利用。大西北在坦克基地的带动下成了重工业的所在地,东北一带则相对集了一些高技术含量的企业。 俄国人并不知道,杨小林之所以把国装甲部队四分之一的战车卖给他们,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倾销旧武器,这一批车已经要淘汰了。 严格的说,这坦克还算不上是真正的坦克,装甲车也不是真正的装甲车,虽然从外形看已经和一战后期的装甲车完全一样了,甚至在火力上还领先一些,但是现在坦克还缺一样至关重要的东西——特种钢材。 没了它,你的坦克最多就只能是十几吨,速度最多也就是十几公里,因为再重一点,跑的再快一点,不用别人打,你坦克自己就坏了。这一点在对俄国人的战争已经多次证明。坦克轴承必须是特种钢材制作的,这样才能让你放开的速度,才能承受日后那几十吨的重量。 一八八年英国人马希特发明了自硬钢,从此人类的炼钢技术开始突飞猛进的发展。一八七零年美国人用铬钢在密西西比河上建造了跨河大桥;由于加工构件时发生困难,镍钢就被发明了出来。后来一些国家还将镍钢用于修造军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