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古回今_小说人物:张居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说人物:张居正 (第2/3页)

……

    但最要命的也不是刚,大明一朝,比张居正刚的人多了去了,比如杨继盛、海瑞、邹元标、张同敞、杨涟……数不胜数。张居正素以稳重沉敛著称,其实最要命的是他手握大权,所以这柄剑可以肆意挥洒,砍向他认为需要砍的地方。

    绝不留情!

    每次读到张居正的事迹时,我脑海中总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个人:敬爱的***总理。在性格和做事风格上,他俩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正因为张居正的刚,和他手中的权,以及他的满腔热血,所以要改他的命……不容易。

    但还是那句话,作为小说,是我个人的偏执。很多时候,偏执是病,得治。

    4英雄都是时代的孤独者

    许多事,张居正明知不可为,却偏要为之,倒不是因为他过于膨胀自以为是,而是始终抱着一颗“向好”之心。

    什么是英雄?

    什么是理想?

    每个人都有英雄梦,每个人都有理想。

    但更多的人,一旦遇到冰冷残酷的现实后,理想,理想,最后也只是沦落为心理随便想想而已。

    你可曾记得儿时的梦?

    你可曾记得你许下的诺言?

    理想的背后,是勇敢,是勤奋,是汗水,是泪水,是寂寞,是一颗始终不渝的初心。

    张居正做到了。

    所以他将自己的理想变成了现实,成为时代的英雄。

    但所有的英雄都是寂寞的,甚至越优秀越不能容于世,因为他们超越时代的勇气和智慧,通常不被人理解。

    反过来说,若没有面对寂寞与孤独的勇气,又怎能成为时代的英雄呢?真正的英雄,无一不是时代的孤独者。

    因为要做大事,必须守得住寂寞,站得高望得远,无畏虚名,唯有这样,方可举重若轻,一头扎进自己喜欢的事业中。

    5一人挑江山

    有不少人评论说,明朝276年的历史,后76年历史,是张居正一个人撑起来的。

    虽然有点夸张,但也不是没有道理。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

    他能开创出万历中兴的盛世,离不开李彩凤和万历皇帝的支持,离不开冯保里应外合的默契,离不开徐阶的越级提拔,离不开高拱打下的基础,离不开戚继光、李成梁、俞大猷、殷正茂、谭伦、王崇古、方逢时这些守卫疆土的战将带来的和平环境,离不开王国光、朱衡、潘季驯这些治世能臣的鼎力相助……

    但我经常在想,人与人之间还是有差别的。尽管有些人认为,没有你地球照转,你能做好,别人同样能做好。

    可能绝大部分适用吧,但真不能一竿子打死。

    万历初期,没有张居正,还真不行。

    我这么下结论,不是刻意夸大一个人的力量,好像违背了历史唯物论和认识论,但我宁愿相信这是个事实。就好比,没有老毕的《星光大道》,谁来主持都歇菜,不承认都不行。这个时候就能看出,人有时候也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张居正是无可替代的。

    在当时,没有大臣的勇气能与他比肩。

    即便有,也没有他的魄力。即便有,也没有他独特的眼光。即便有,也没有他誓死不渝的决心……

    勇气!

    魄力!

    眼光!

    决心!

    对,这些品质不是靠学习和实践就能轻易获得的,是一个人骨子里的东西。

    正如张居正自己所言:“弃家忘躯,以徇国家之事”、“使吾为刽子手,吾亦不离法场,而证菩提”。

    6英雄泪

    心中只有“国”,而没有“家”,更没有“身”,十九年没有回家看望过父母一次,不是说张居正不孝顺。

    当然,也不能说他一点都不贪恋权位,全是为了国家的改革。

    他一样看重功名。

    但功名功名,有两层意思,一是功,一是名。

    无疑,张居正更看重功,而不是名。也许,他高就高在,知道只有功,才有名,若无功,名不过是虚名。

    正因为这份报国之心,所以他在改革途中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诸葛亮的八字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份决心,所以我说他的性子很刚,刚得像一柄锋利无俦的宝剑。

    让他不上奏要命的《起居注》?那还是张居正吗?

    让他不写《罪己诏》,不批评自己的学生万历皇帝?那张居正会答应吗?

    就连古人最在意的“丁忧”守制,他为了改革不被中断,冒着被天下士人吐口水的巨大压力,他都坚持了下来。

    夺情风波让张居正遭受了无与伦比的心理压力,他在忠与孝之间的两难抉择,别说“以孝治天下”的大明王朝,就是拿到今天,又有多少人能过这一关?

    当我读到他抽出一把剑,送到翰林院掌院学士王锡爵的手中,然后噗通一声跪下,涕泪纵横地对王锡爵说“你杀了我吧”,我似乎听到了一个孤独的英雄让人心碎的呐喊……

    那可是一个权倾天下的大首辅!

    而且是万历皇帝不亲政时,也就是说,他是摄政王,与皇帝无异,要谁生谁生,要谁死谁死。

    但那一刻,他哭了。

    哭得泪流满面,五十多岁的人啊!

    所以吓得王锡爵失魂落魄,见了鬼似的掉头就跑。

    男儿有泪不轻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