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三十九章 结束 (第2/2页)
后秋毫无犯了,自欺欺人而已。 但是接二连三的战报传来。让这位梁国君王不得不信,据说边城里一切照旧,酒馆茶肆甚至青楼民仍cao其业,北军严令,sao扰百姓者,斩。 陛下,北军这是...这是要侵占我边城啊。 大臣们立刻会意。 君王也明白过来。 只有所谋甚大才会对百姓秋毫无犯。 这不是为了报仇,更不是为了泄愤,这是... 君臣相顾茫然。 --- 至于魏国。 他们在得知梁国定阳城被宋军占领后,其君王毫不犹豫派大部队前来帮助梁国。但他们留了个心眼,并没有派精锐,而只是派出魏国普通军队。战斗力在魏国只能算中等。 君王的想法是,不管胜败他们的姿态摆出来了,梁国也不会怪他们。毕竟宋军只是对他们梁国出手,而不是对魏国。 况且宋国北军的这个行动,很明显是为了恢复战斗力。宋国北军要想恢复战斗力这一仗是必须要打的。而且还必须要打赢 。 当今这天下以魏宋梁三国最强。谁家独大都不行。两次入侵战争后,梁国隐然成了三国中最厉害的。 因此魏国不介意宋国跟梁国打一架,无论谁输谁赢,对魏国都没坏处。 若是宋军赢了,无非还是回到宋军第一的位置,若是宋军输了,他魏国和梁国还可以继续去宋国掳掠一番。 总归是好处很多的。 三天之后。 让魏国帝王大为恼火中夹杂着恐慌的,是他们的十五万军队,竟然被宋国北军埋伏吃掉一半,剩下一半直接溃散了。 这...到底是北军恢复战斗力了还是他们派出的是老弱残兵? 帝王难以置信,但摆在眼前的事实让他不得不信。 幸而兵部将军解释说,宋国北军高层这是在掰命,他们从上到下都不允许这次再失败,再加上陈乐天做大将军后原来的中高层全部官复原职,北军将士们也算是扬眉吐气了。况且咱们也没有出精锐,等于是咱们的劣马对宋国的上等马,输了也是正常的... 魏国君王这才稍稍宽心。但还是紧张的问宋军会不会调转矛头对付他们。 将军宽慰说应该不会,宋军也不想两面树敌,打个埋伏把我们打走就算了,不会主动两面找战场,这是取死之道。他们的目的是正名,不是为了杀人。 --- 半个月后。 大宋与梁国签订条约。 梁国边城定阳城赠与宋国,算是对两次入侵战争的一点点小意思。 对此,天下哗然。 最主要的是大家都看到了那个天下无敌的北军再次回来了。 魏军则对此不闻不问,也不出声。他当然不敢出声,他若是一出声指不定宋国来一句梁军都赔偿了,你们也赔一座边城如何? 至于梁国的这座边城定阳城。 城里的百姓们惊呆了。 一下子就成了宋国人了? 官仍其职民复其业。 官吏者,想回到梁国朝廷的任由其离开,愿意还做定阳城官吏的则还做原来的官。至于百姓也是如此,想走的尽管走,不想走的登记为宋国户民便可。 梁国和宋国的百姓其实都没想到,小小定阳城的百姓和官吏极少有离开的,特别是百姓,一千人中都没有一个离开定阳城的。 两国都挺惊讶的。 但仔细一想,就凭北军破城后对百姓的丝毫不扰,单这一条,做的恐怕比原来的梁军做的还要好。所以现在百姓官吏都愿意成为宋人也无可厚非。 局面到了这一步后。 天下都看明白了宋国现在的情况。 之前的两次被打进来, 连皇帝都给掳走了。压根就应该新继位的皇帝和他的朝廷负主要责任。 而不是大宋真的孱弱到这种地步。 现在那位很可能是篡位上来只做了一年多皇帝的晋王,如今已经沦为梁国的阶下囚,而新皇帝是那位可能是大宋古往今来第一君王的和诚帝的嫡子。 在新皇帝的带领下,只过了仅仅几个月,北军就再次把梁魏打的哭爹喊娘再也不敢造次。 可见这位小皇帝果然是继承了其父千古一帝的血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