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石林牙夜遁入(二) (第2/2页)
林牙所获取的情报来看,宋人图谋不轨,深藏祸心,满朝文武不察其计,还引狼入室。” “殿下,这是怎么了?”耶律大石惊讶地问道。 “大石啊,你有所不知。你离京不久,朝中来了一伙高丽人,说是受宋人河北宣抚制置使刘伯阳之托,向陛下递交了一份书信。说他这次来河北,只是秉承宋国官家的旨意处理两件事。一是听闻辽金不和,兵戈相见,烽火已经从辽东蔓延至燕云。宋国唯恐两强相争祸及河北,所以派他安抚河北,巡检边境。二是闻知燕云等辽地百姓因天灾战祸受难,顾及辽宋两国百年兄弟之情,故而来放粮赈灾。” “这些高丽人必是宋人jianian细。要来赈灾,把粮食交给我们就好了,犯境放粮,居然还筑城放粮,广收灾民,如此狼子野心,真当我辽国上下都瞎了眼吗?” “唉,大石,莫恼。这些高丽人不仅献上了大批珠宝珍器,还向萧相、李相、秦王等诸权贵以及后宫私赠大批美酒奇宝,一时朝堂上下都在劝陛下,危机之时,少树外敌。宋人只是谋利,金人才是谋国。陛下最后答应宋人派使团入朝。” “就在半月前,宋人的使团入了南京城,卑词谦言,极为恭敬,又奉上了一份厚礼。京中诸位权贵们也跟着大发了一笔。重金厚利,加上巧言令色之下,陛下答应了宋人的诸多请求。”耶律余睹讥讽道。 “殿下,元帅,陛下答应了宋人什么条件?” “一,陛下答应宋人筑城放粮,以大沽城、平卢城方圆五十里为安全区,辽宋两国不得在其驻军。宋人也答应,一旦灾情缓解,或辽金两国和谈成功,宋人立即退回本国,这两座城拱手让给我辽国。” “二,我辽国以马匹换取宋人粮食。三,辽国允许宋人商队在南京道各州县行走,贩卖货品。” “殿下,元帅,这是宋人耍的小伎俩而已。不得驻军,宋人可以以商队护卫为名驻扎兵马,我辽国以何名义驻扎?灾情缓解?或辽金两国和谈成功?没有三五年根本不可能。宋人就此为借口可以在我辽国腹地待上三五年,届时时机一变,谁还记得这一条。以马换粮食,虽然现在我辽国上京以西,西京道等各地马匹充裕,战马无忧,但贩卖给宋国,就是增强他们的实力。一旦他们拥有骑兵,我大辽优势就荡然无存了。商队行走无碍,届时我南京道各州县的虚实就一览无遗了。”耶律大石着急地说道。 “没用的,大石林牙。我也如此劝言父皇,可是父皇不仅不听,还训斥了我一段。说我大辽气运天佑,用不了一两年,不仅天灾会平息,女真也会知难而退,与我辽国和谈相处。届时白得两座坚城。宋人不识骑术,更不通骑兵战法,就算卖战马给宋人,能招募到多少骑兵?就算勉强组织了骑兵,又如何打得过我骑兵无敌的辽国。再说了,没有粮食,有再多的战马也缓解不了当前的困境。宋人商队行走,主要是缓解各州县的物资匮乏,粮食紧缺。就算他们探知了各州县的虚实,怯懦的宋人还敢犯境不成。到最后,我还被父皇赶出了大殿,无传唤不得上朝。” 耶律敖卢斡越说越沮丧。 耶律大石也听出来了,应该是秦王和萧奉先一伙趁机落井下石,借着这次跟宋国和谈之际打击晋王耶律敖卢斡。局势都危机到这个地步了,你们还在玩窝里斗,是生怕死得不够快吗? “殿下,元帅,真的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吗?” “大石啊,没有挽回的余地了。陛下已经正式下诏了,枢密院前日也行文各州县和各军了。”耶律余睹叹息道。 耶律大石心头涌起一阵悲凉,国之危局,却君昏臣谄,这如何是好。 “大石,还有一事。”耶律余睹犹豫一下又说道,“现在南京城到处在传文妃贵人的一首词。” “文妃贵人的哪首词?”耶律大石知道这位颇有才学的文妃,她不仅是晋王的生母,还是耶律余睹的大姨子,重臣耶律挞葛里的小姨子。 “勿嗟塞上兮暗红尘,勿伤多难兮畏夷人;不如塞jianian邪之路兮,选取贤臣。直须卧薪尝胆兮,激壮士之捐身,可以朝清漠北兮,夕枕燕云。”耶律余睹轻轻念道。 耶律大石默念了几遍,不由脸色一变,“殿下,元帅,这词也传到了陛下的耳朵里?” “正是。” 这词是好词,是劝励陛下亲贤臣远小人,励志图强,但陛下刚愎自用,是那么好劝的吗?只怕会认为是文妃在讥讽自己无能。想到这里,耶律大石又看了一眼眼前的两人,想到文妃和这两人的关系,还有朝中这微妙的局势,后背不由直冒寒气。他抬起头来,跟耶律余睹对视一眼,两人都没有多言语。 过了几日,耶律余睹去了中京前线,统领本部人马。耶律大石则请命去了滦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