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2章 开始拍摄 (第1/1页)
以现在李大宝的经济状况,只能拍摄一些小成本的电视剧。 大多数的电视剧百分之七十的钱都用在宣传和演员成本上了。 剩下的制作费用甚至连百分之三十都不到。 小成本电视剧基本上用的都是新人。 能省的就省。 不过现在最主要的还是要赚取跟风值。 毕竟想要抽取一个剧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李金灿依然在嘲笑李大宝。 “因为我奶奶是华夏人,我有四分之一华夏人血统,所以一周岁的时候,有抓周的习惯。 当时我抓了一只钢笔和一只铅笔。 感觉自己很有文化眼光,一定会成为一个文艺青年。 不知道李大宝下生的时候抓到的是什么?” “欧巴,好有文化气息。” “这说明欧巴是一个文化的传承者。” “不要提李大宝那个傻逼,很讨厌的。” 李大宝回复到:“确实是有文化气息,因为你抓的是两支笔简称二笔么。” 看到李大宝的评论,李金灿鼻子气歪了。 真是岂有此理,竟然公然骂他? 李大宝没有继续看,只是感觉跟风值在飞速增长。 然后李大宝接着写到:“第一眼看到你我就知道你在二十岁的时候,会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巨星。 拥有全世界最强的音乐头脑。 你的成就如果兑换成钱的话,或许可以买下整个韩国。” 李金灿顿时感觉自己很高大。 李大宝从来没夸过人,今天这个愣头青居然夸自己。 他温和的说道:“那为什么我现在已经二十三岁了,却还是一个歌手呢?” 毕竟无论是谁,遇到这样的情况都很高兴,对李大宝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知识改变命运,是知识让你变成了一个二笔。” 就知道李大宝会有下文。 他接着说道:“我不在意别人如何看我。 我也不会在意别人如何评价我。 我只知道,做任何事情都问心无愧。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 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 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 揭露那些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 也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 李大宝写出这首诗歌,这首诗歌表达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 李金灿和他的粉丝彻底傻逼了。 又是一首诗歌? 京都大学老校长和老友在聊天。 突然间电话响了。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老校长吟道。 另一人听得眼冒金光。 都是古诗的研究者,所以对古诗特别的敏感。 “又发现了一首古诗?” 挂断电话,老校长有些沉默:“这首古诗是李大宝的。” “国山,李大宝的这几首诗歌我很喜欢。” 因为辈分比较老,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老校长的真实名字,老校长叫张国山。 而他坐在他面前的这位是国学大师刘文海。 想要彻底的理解这首诗歌,就要了解作者在写下这首诗歌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刘文海打开手机查了李大宝的资料。 《关于取消李大宝华韩音乐年末交流赛资格的决定》 “李大宝参加最强大脑打败韩国选手和华夏最强人工智能机器人9527。 三道题目全部正确获得冠军,人工智能机器人以答对一道题目获得了亚军。” “这才多长时间?他可真能折腾。”刘文海说道。 “说说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吧。” “暖风指的是日韩的潮流。 游人自然指的是华夏人。 杭州和汴州其实都是代指。 杭州是韩娱潮流,汴州自然指的是我们华夏。”刘文海解释道。 老校长张国山也点点头。 他在感叹世间的不公平,华夏人被韩娱潮流弄得晕头转向,那些粉丝崇洋媚外而不自知。 这件事情做的,无论是那些华夏的粉丝的态度还是华夏官方的做法,都体现出了崇洋媚外的做法。 “这么好的国学大师的苗子,非得去娱乐圈混什么?安安静静的写诗,以后绝对是华夏最伟大的诗人。”刘文海说道。 他在微博上写道:“崇洋媚外在历史书上,常常见到,其实很多人现在就是这样的人,还不自知。 我这样说可能有很多的人会说,音乐无国界,其实历史上那些徜徉媚外的人或许也是这个心态。 都觉得外国的东西都是好东西,外国人一定比华夏人强。 就说最近的李大宝,他的音乐很好,其他的音乐,或许是我老了。 那种音乐让我听了鸡皮疙瘩掉一地。 我和很多老朋友都讨论过,我觉得李大宝受到这样的待遇,我第一个反对。 华韩年末音乐交流赛,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说是为了音乐交流,不过是为了骗取一些经费而已。” 刘文海如此犀利的语言不出老校长张国山所料。 网络上很多的人都开始关注这件事情。 华韩年末音乐交流华夏方面会长愁眉苦脸的。 他忘记了李大宝绝对不是一个消停的主。 一个巨大的难题抛给了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