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国际倒爷_第四百七十二章:我是个商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七十二章:我是个商人 (第2/2页)

事?

    之前都以为这是西欧的风俗而已,却没想到背后有这么多故事,大感新奇无比,甚至发出阵阵惊叹。

    在网络资讯并不发达的这时代,要追究这些前因后果非常困难,就连场下的好几个英国教授都是闻所未闻。

    还大呼涨见识了。

    当然也有一些明白人,可现在谋求和平发展,这都无伤大雅了。

    相比之前的照本宣科,范阳的演讲有生活,有经历,以小见大,很快就赢得了大部份人的赞同。

    台下的几个央视记者,更是感觉捡到宝了,如此生动的演讲,这么年轻的面孔,连连招呼把镜头给稳住了,一帧画面都不能漏掉。

    前排第三位,一群人的中间坐着位大领导,他到是一直都没离开,范阳的讲话甚至引起了他很多思考,向边的人问道:“故事讲得很不错嘛,有理有据,这个小伙子是哪里的?”

    秘书处的人赶紧去高路那边打听。

    很快就回来了:“是连云港搞外贸的,姓范,之前的勒索事件他就是当事人。”

    台上的演讲还在继续。

    范阳开口说道:“在规范化养殖过后,又讲到牛出口这个方面,目前排名世界第一的牛出口大国是巴西,第二位,则是印度。”

    “这个印度就比较有意思了,我记得刚到印度的时候,在新德里,你知道一个中国人到了印度,第一个感觉是什么吗?发财了,是真的发财了,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在路上捡到一头牛,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当时给我的震惊是难以表述的,那边的牛就跟狗一样,流浪牛,在街上到处晃悠,没人要,也没人管,只要你愿意就能牵回家。”

    台下的英国人笑了,但厄罗斯人哪里听过这种事?都是竖起耳朵听,在路上能捡到牛?

    “很多人不相信了吧,数量多到了什么程度?据统计印度全国有500万头流浪牛,光是首都新德里就超过5万头,泛滥成灾,它们在城市里自由的繁育后代,没人敢杀,也没人敢吃,知道为什么吗?”

    “印度人不吃牛,却养着世界上最多的牛,杀牛犯法,法律最严苛北方联邦,杀牛会被判终监,贩卖牛和运输都会面临高额罚款,牛在印度被尊为神邸,然而值得深思的是,印度却是排名第二的出口大国,牛哪里去了?谁知道呢,但在控制私屠滥宰这方面,印度无疑是最为成功的,从根本的意识形态上就杜绝了。”

    引起台下一阵接一阵的哄笑。

    然后又讲了澳大利亚的畜牧业,澳大利亚独占一块大陆,他只有外面的一圈能够住人,中间是沙漠和草原,自然放牧就能养活全国的人口,但也曾陷入谷伤农的周期逆增长,国内的牛极其廉价,也是导入了食品标准化的概念之后,加入全球冷链,才把畜牧业的产值给搞了起来。

    之后谈到到米国畜牧业,曰本和牛,澳洲和牛,选育良种和牛分级来提升经济价值。

    旁征博引,充分显示了一个实践商人庞大的见闻和知识量,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也讲述不来的。

    然而最的是,范阳每说到一个地方,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都会停下来,要求观众们给他一点掌声。

    台下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没过一会儿的时间,整个国宾馆的范围都开始沸腾了,原本离场,或者到其他分会场的,也都闻讯赶了过来。

    一场精彩的演讲谁愿意错过呢?

    尤其是听多了专家学者的照本宣科,一个商人的演讲,结合实践,又极其实用的清新思路,要想遇到可就太难了。

    更关键他就像讲故事一样。

    时间过去了30分钟,而范阳才讲到一半,原本8000人的会场又恢复到了爆满的状况,甚至犹有过之,范阳抬头往下一看,走廊边上密密麻麻全都站满了人。

    各种长枪短炮,各国电视台,新闻媒体,原本撤走的也都赶紧占住靠前的位置,舞台前方一圈的绿色植物,都快被这些新闻媒体给踩烂了。

    新涌来的一些新闻媒体,都为错过精彩的开场白而懊恼不已,开始向同行们索要之前的录影拷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