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八章:长白丝 (第1/2页)
首先新缰有多大? 新缰等于三个法国,四个曰本,七个英国。 占了6分之个中国。 用新缰人自己话说,整个鸡屁股都是他们的。 然后新缰人穷吗? 这是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一个民族,维吾儿族,富得流油,享受国家政策和一类补贴,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两座超大型城市,人均收入超过香港。 更关键民风淳朴,他和西臧一样,有着浓厚的宗教信仰,非常好忽悠。 如果套用在西臧贸易时期,卖方便面沙琪玛,瞅准牧民。 那么整个北疆地区,都是这样的牧民水准。 另外他的农民也非常有钱,人均耕地面积在中国是排行第一位的。 占据了6分之个中国的土地面积,却只有3000万的常住人口。 而且经济价值高,机械化程度也高,种植的全都是经济作物,棉麻,药材,蚕茧,烟叶,茶叶,红枣,葡萄,干果,自古以来就有着很强的加工水平,虽然地处干旱,寒冷,荒芜的地方,可物产比内陆地区丰富得多。 每年涌入新缰摘棉花的四川人,陕西人,甘肃人,超过百万,一两个月,相当于本地打工一年。 即便沙漠,穷吗? 中东那地方也是沙漠,下面埋的全是石油。 即便到了20年,新缰也是贸易人避不开的口岸。 无论什么东西,拉到新缰都能挣钱,门路多,独辟蹊径的方法也多。 就贩卖哈密瓜,也能挣得盆满钵满。 在新缰做生意都能亏本,那你就不适合做生意。 不只国贸,另外它的边境贸易更是无比发达。 拥有国家一类口岸6个,二类口岸个。 是一个遍地财富的地方。 苏连解体两年,哈萨克斯坦也恢复了元气,正好从这个地方切入俄罗斯的经济腹地,大把的钱可以挣。 至于连云港这摊子事,忙完这一单,范阳就会任其发展。 所以并不过多干涉刘鼎新的事情。 任随他怎么搞。 一杯茶喝完,时间才9点半,布莱恩和波特兰还要倒时差,不好意思打扰他们。 反正也没什么事,范阳伸个懒腰站了起来。 “走,军哥,咱们出去逛一圈儿。” “去哪儿?” “跟我走就行了。” 下楼,大军还以为范阳要开奥迪,却没想到直接上了切诺基。 “咋的?你不开车?” “不开,去赣榆看丝绸。” “丝绸?咋的,你又有什么鬼主意了?” 范阳神秘的一笑:“开车,到地方你就知道了。” 连云港作为东海港口,地处苏州,历史文化也是极其厚重的。 是陆上丝绸之路桥头堡。 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只不过新中国以后,生丝和棉麻的贸易,都向苏北,浙江和上海转移了。 赣榆区,连云港的西北部,左上角,这里海岸线长,是连云港的渔业海鲜主产地,拥有好几座大型的海鲜批发市场。 这边和海上客运站出来的外贸街不一样。 是市政规划的正规市场。 而在一堆海产当中,却藏着苏北地区,仅存的一座丝绸批发市场。 开车就花了接近一个小时,来到青口镇,这边有一家国营的丝绸大厂,就叫赣榆丝绸厂。 紧挨着丝绸厂,就是那座小小的批发市场了。 规模不大,七十年代就建成了,还是一座古老的棚顶式露天贸易市场。 简单来说就和农贸市场差不多。 预制板搭成的摊位,头顶上也是预制板搭建,一遇到下雨,到处漏水,随处可见摊贩们自己扯在头顶花花绿绿的油布,很多都发黑了。 计划经济时期,也是赣榆地区供应布匹,棉麻,定做服装的交易市场。 但如今冷冷清清,少有人问津。 走进批发市场,就感觉走进菜市场一样,逛的都是一些大爷大妈。 走遍了大半个市场,百分之八十都是卖涤纶的,要不就是纯棉的,窗帘,床单,被套,枕套,三件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