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五-八十六章 东西合战 (第1/3页)
第八十五章东西合战 在倭军看不到的地方,在唐军军阵队列缝隙间,有一队队的人马在不断来回巡视。 这是苏大为以都察寺的人为底子,最近才组建的督战队。 普通的督战队,就是在队后手执锐器,有逃回来的逃兵,就上前斩杀,以此做威慑。 但苏大为的督战队不同。 他们主要的职责,一是规整队列,维持唐军的组织建制不乱。 第二,就是以刚学会的倭语,向那些倭人仆从一遍遍的重复:打败眼前敌军,杀入筑紫,所有人将分得数之不尽的钱财,王族的库藏,田产,应有尽有。 此战获胜,所有战利品,苏都督将会赏赐给每一位作战英勇的勇士。 一遍又一遍。 不论是洗脑还是什么,倭人仆从们的眼睛都红了。 既为保护既得利益,又为即将抢掠的更多的财富。 战意在心中沸腾。 倭人仆从这边,只差喊出抢钱、抢粮、抢女人的口号。 这是权宜之计。 在苏大为心里,排名最高的军队,当是后世的人民军队。 以极高的荣誉,极强的纪律,极高的思想来武装自己。 为了守护而生,为了保家卫国而生。 千锤百炼,军魂不灭。 次一等的,才是如日军,以劫掠、杀戳、重赏来激励士气,保持战力。 苏大为眼下的条件,也只能组建一支如后世日军般,以重赏和杀戳而生的军队。 好处是成军快,短时间内战力强。 弱点是军纪差,在一定情况下,容易失去控制,造成下面的军人独走。 不过苏大为征倭,也只是为了消除身后隐患,稳固百济这个基地,同时增添一笔灭国之功。 并没有想法替倭国锤炼一支人民军队。 而且这几个月的时间,也不足以训练出真正的精锐来。 事急从权。 尽管如此,唐军这些仆从的气势,也远远高出对面的倭军一截。 后世倭人喊出什么共荣的时候,其仆从军二鬼子,也往往比正军士气要高涨,杀戳也更加疯狂,正是为此。 对面倭军中,藤原镰足骑在倭马上,眯着眼睛观察着唐军的军容。 他的年纪在六旬上下,头发已经花白。 但是一身华丽五彩的漆甲,依旧衬得他威风凛凛。 可惜的是,倭马太过矮小,平均一米二的肩高,和唐军那种一米五肩高的西域良驹比起来,就像是个玩具。 只是此时的倭军,并不这么觉得。 藤原镰足身后,有着七彩的车驾。 马车上,旗幡招展。 一身正装的高市,正襟危坐其上。 左右两边,是鹈户神宫派来的十二位大神官。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修持超过三十年的异人。 实力非同小可。 若不是有这些神官守护,高市未必有勇气亲临筑野来督战。 之前在白江口一战,真的差点把他吓破胆。 但是眼下,不比在百济白江。 退无可退。 高市心中再怕唐军,也得装出个样子来。 否则一旦倭国落败,只怕天下之大,再无他的容身之处。 他并不想做被灭国的倭王。 “藤原大臣,唐军军容雄壮,此战,我们有赢的把握吗?” 高市姣好如女子般白皙的面庞上,折扇轻轻挡住半张脸,用压低的声音,向策马来到身边汇报的藤原镰足问道。 藤原镰足则是微微欠身道:“大王放心,唐军人少,而且大半都是我们倭人,倭人久慕王化,不敢与我们正军对抗。 而且唐军强掳这些农人,他们心中必然也怨恨唐军。 就算他们真的敢与我军作对,这些拿惯了锄头的农户,又有几分战力?” “所得斯内。” 高市听了藤原镰足的话,心下稍安。 他站在车头,环顾左右。 比起唐军,倭军的军容更盛。 三万余人,是对面唐军的三倍。 而且因为在本土作战,倭军主力又都是亲近倭王的近藩贵族。 一线部队,俱着漆器彩甲,看上去五颜六色,十分夺人眼球。 而且倭军喜欢多置旗幡。 这些旗幡密集如林,在晨风的吹舞下,如燎原之火,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气。 倭军排在队列最前的,也都是各藩最精锐的武士。 这些武士胆量奇大,手持着倭刀,向着对面的唐军吐着口水,发出笑骂声。 对唐军摆出不屑一顾的架势。 在高市身边,十二位神官也在安抚着高市。 “一会战起,我们中六人会直接以秘术潜入唐军中,阵斩唐军首脑,夺回那件‘东西’,大王请放心,保管万无一失。” “有诸位神官相助,本王就放心了。” 高市微微颔首。 咚咚咚咚~ 从唐军阵营中,陡然响起重重的鼓声。 这是进兵的信号。 果然,随着战鼓响起,唐军阵脚开始前移。 藤原镰足面色微变。 他虽然说得轻松,却从不敢对唐军有任何轻视。 之前白江口之战的例子放在那里。 倭军自白江口一战,元气大伤,至今未能完全恢复。 绝不能轻视唐人。 藤原镰足深吸一口气,最后向高市道:“大王放心,其实除了这三万军马,我还联系了中条氏,他率领的三千人,已经到达预定位置。 今天这一战,中条氏将做为奇兵出现在唐军后面,到那时,前后合击,我军,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听到藤原镰足斩钉截铁的声音。 高市的脸上涌起亢奋的红晕。 他激动的站直身体,伸手握住马车侧面藤原镰足的一只手,动情的道:“一切就拜托藤原大臣了。” 本王的生死荣辱,天照大神子孙的传承血脉,全系在藤原大臣你的身上了。 藤原镰足脸上涌起潮红。 这一瞬间,他像是从六十岁,回到了三十岁的年纪。 那个热血激昂,敢做敢为的年纪。 骑在马背上,他向着高市重重的鞠躬:“哈依!” 言罢,他拨转马头,轻驰向队伍前列。 令旗招展,旗幡摇动。 从倭军中,响起嘹亮的牛角长号之声。 呜呜~ 倭军以中军为首,向前移动。 天风四合。 激烈的西北风卷起彤云。 乌云翻滚。 战鼓与号角声,在九州上空此起彼伏。 喊杀声渐次响起。 唐军以苏大为身边的精锐为首,唱起苏大为定下的军歌。 开始只有千余人唱,后来连万余倭人仆从,也跟着一齐纳喊。 他们不懂唐音,但却会跟着调子,跟着类似的发音,一起吼叫。 状如野兽。 这一幕,令倭军中的将领一个个面面相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