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三章 神宫 (第2/2页)
。 他已经打听过了。 在大唐都督手下,那个黑齿常之,还有沙吒相如,都是百济的将军,现在都投靠了大唐的都督。 而且提起那位苏都督,这两人都是一脸佩服。 显然跟着这位大唐苏都督才有更光明的未来。 他新右三郎脑子一直很聪明,不然也不会被人称之为聪明的新右卫门了。 如今既然有这样的机会,自然要好好的抓住。 没准将来,自己也能混个大唐将军当当呢。 至于苏都督是多大的官职,新右三郎也不清楚,但是他心里估算,应该是很大很大。 百济王扶余丰,据黑齿常之说,就是被苏都督给抓到的,在苏都督面前,还要跪下说话。 百济王,和我们倭王,差不多平级吧? 那这么说来,这苏都督,岂不比我们倭王还要大得多! 想到这里,新右三郎真是喜得抓耳挠腮,只求有个机会好好表现一下,让苏都督看到自己的忠心。 他是武士,一向是效忠主公的。 对,主公是可以换的,只有忠心永不变。 就在新右三郎与村老田下谈话的时候,远处隆隆的蹄声更近了。 大片的烟尘扬起,吓得田间的农夫扛起农具掉头就跑。 但是两条腿哪里跑得过四条腿的战马。 没跑出多久,这些灰头土脸的农夫又被大唐的铁骑,如同赶鸭子般赶了回来。 “三郎,新月县的青壮都在这里了吗?有多少人口。” 唐军战马上,一位年轻的队正以唐音发问。 新右三郎记得这位队长是唐军中某个将领的亲卫,好像叫赵黑子。 不知为何,他总喜欢把自己的姓氏省掉,直接呼自己为三郎。 愣了一下,新右三郎才理解赵黑子话里的意思。 忙点头哈腰道:“小将军,这个村只是新月县的一部份,还有两个村落,这里大概也就两三百人。” 田间劳作的青壮两三百人。 加上村里的老幼妇孺,也不过千人左右的人口。 可以说是非常弱小的一个自然村。 还比不上大唐的下等村落。 “既然如此,我留五十人给你看管这些青壮,务必让他们乖乖听话。 你再派几个人带路,申时前,整个新月县都要在大唐的控制下。” “嗨依!” 新右三郎忙并起双足,卖足力气向马上的赵黑子,鞠躬到地。 “请交给我吧,保证会办得漂漂亮亮。” 回答他的,是赵黑子马尾后扬起的烟尘。 滚滚的烟尘在倭国带路党的领路下,向下个村落赶去。 …… 唐军的人数不多,真正参与攻占倭人村落的人就更少了。 除去那两三百带路党,剩下的只配了一百五十余名唐兵随行,算是监军。 而剩下两千余唐军,并没有投入到这样低级别的行动里。 以苏大为首的唐军,沿着地图上标注的一条线,绕着路向前行进。 安文生看看左右陌生的地貌,向苏大为有些担忧道:“这边的地形多山,颇有些类似百济。” “倭国多山。” 苏大为回忆着前世的记忆,笑道:“据说倭岛上的山多金银,若是尽夺其地,想必此次出征的将士都能收获颇丰。” 安文生还没怎么反应,跟在后面的王孝杰倒是眼前一亮。 他自幼家贫,参军也是为了混碗饭吃。 做战勇猛,也是盼着多得赏赐。 近年来,跟着苏大为倒是立了好些军功,可惜朝廷的赏赐却是越来越薄。 田产就不指望了,不过如果能多得金银,在长安能置处宅子,娶房媳妇,再添几个美婢下人,那日子倒也极安乐。 想到这里,王孝杰连腰杆都挺直了些。 眼里流露出一丝兴奋的光芒,和之前的精气神完全不同。 娄师德在一旁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王孝杰。 他敢断定。 以王孝杰这个大嘴巴,用不了多久,全军上下,应该都会知道倭国的山多金银这个劲爆的消息。 到那时,此次东征的两千余将士,必定会鼓舞起更大的斗志。 娄师德,倒是不甚贪钱财。 他的家境不错,又早早考得科举,得举荐入官。 他虽是将领,但也有读书人的理想。 想着有朝一日,入朝为官,能治理一方,教化牧民。 此次跟着苏大为出征倭岛。 说实话,娄师德心里并不情愿。 但碍于之前的情面,还是答应下来。 他其实更希望驻守在百济,等待朝廷召他们回长安。 在百济出征也快两年了,这军功也攒得够了。 何况现在征倭国,并非是朝廷的调令。 而是苏大为以熊津都督的身份,借着陛下许以便宜行事的权力,自行决定出击倭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