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一章 巍巍昆仑自西来 (第2/2页)
篝火边,一张地图被摊开。 黑齿常之静静端详着手里的地图。 黑齿常之,字恒元,百济扶余族人。 史称他善于用兵,骁勇有谋略。 现为百济达率兼郡将。 达率是百济朝二品高官,实则如同大唐的公侯般,是尊位。 风达郡郡将才是实职。 黑齿常之自幼熟读《春秋左氏传》、《史记》、《汉书》等汉略。 虽为百济人,但却熟悉汉家谋略。 此次应百济义慈王之命,护送倭人的使团来熊津城,请扶余福信与之商议合兵之事。 扶余福信就是鬼室福信,其人亦有百济王族血脉,所以又称扶余福信。 扶余福信一人,身兼百济王室,还有倭国天皇家族血脉,实是联系两国的桥梁。 此次与倭国联手合兵的战略,即有扶余福信提出。 义慈王见后,大加赞誉。 新罗国,国力虽然不及高句丽,但与百济大体相当。 光靠百济一国之力,想要征服新罗,无疑是十分困难的。 要么,就是等新罗自己内部生出内乱。 要么,就需得引入外援。 之前百济已经与高句丽联手了,但高句丽直面大唐兵锋,必须分心去防御唐军,无法全力攻略新罗。 所以此时扶余福信提出与倭国联手,实在是破局的一子杀招。 从倭国对马岛渡海,距离新罗最近处,只有五十多公里,旦夕可至。 若倭国按着约定,从这里发兵,可直接杀入釜山。 釜山之所以名釜山,皆因西北山地,被时人称为“釜状的山”,因此而得名。 釜山位于新罗国最东南端,是全新罗第一大港,也是新罗对外贸易的纽带。 此港西临洛东江,西北山地耸峙,南有群岛屏障,是半岛南部门户。 大约在三韩、伽倻、半岛三国时期,此处商贸文化往来,对倭国北九州地区的文化形成巨大的影响。 倭国大军若通过对马岛,杀入釜山,能在釜山立住脚跟,便能直插向新罗国的都城金城。 金城位于朝鲜半岛东南部,为后世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 到时,百济军西来,倭军东来。 两面夹击,新罗必亡。 当然,如此一来,倭人也可以分到极大的好处。 从此占据新罗半壁,将新罗、对马岛和九州岛连成一线,实现踏足大陆的跳板,将自己的势力,不断向大陆扩张延伸。 这种战略思维,是岛国固有的危机感。 千百年后,倭国提出大东亚圈计划,首先便是占住朝鲜,以朝鲜为跳板,向华国东北扩张,这一战略,从未变过。 “达率,你在想什么?” 守在黑齿常之身边的副将,见他看着地图半天不说话,不由好奇的问。 从副将的角度,可以看到这位百济国中年轻的将领,有着一张微微黝黑的脸庞。 那并非先天而成,而是黑齿常之训练士卒时,往往身先士卒,经历风吹日晒,海风吹袭而成的。 还记得当时一天训练下来,看到黑齿常之脸上跟普通士卒般,被海风吹得干裂,脱掉了一层皮,那种震撼感。 这可是百济国的黑齿家族贵人啊。 世袭达率,居然,居然和小兵们一起训练,这种感动,极大的触动了副将,以致于军中上下,都十分尊敬和信赖黑齿常之。 每次训练,黑齿常之都和士卒们同吃同住,训练结束脱下的内衫上,都结出一层白色的盐末。 古之名将也不过如此吧? 副将在心中暗道。 “我在想,这伙大唐的细作,既为异人,想必有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究竟想干什么?他们从何而来,又要往何处去。” 黑齿常之的眼神黑亮,在篝火下,如同两粒黑色的玉石,透着远超年纪的沉静。 他喃喃自语,似在思考,又像是回答副将的问题。 说话时,两道如刀锋般挺直的浓眉微微皱起,有一种莫名的忧郁之感。 “达率,这……我不明白你的意思,他们不就是从大唐而来的吗?” 副将愣了愣。 “我所说的不是这个。” 黑齿常之伸出坚硬的食指,在地图上点住熊津城的位置。 “这些细作为何而来?或许跟数月前,大唐在百济的一名武官,名为李大勇之死有关。 我相信,此人一定在秘密收集百济与新罗的情报消息…… 当时正是扶余福信与倭国商议联兵紧要处,为保用兵之秘,必须拔除这颗钉子。 除去李大勇后,大唐最迟在二三月,能收到消息。 这伙唐人细作出现时间如此巧妙,应该就是填补李大勇除去后,留下的空档。” 副将愣了一下,点头道:“达率所说甚为有理。” “不妙啊。” 黑齿常之眉头越发紧皱。 “据信,这些细作在熊津城已经潜伏至少月余,算时间,不可能是从陆路过来。” “达率的意思是?” “必是走的海路,否则时间对不上,若唐人细作能走海路,那唐军……” 黑齿常之猛地抬头,眼中蒙上一层阴霾。 他远望西面,那里,是大唐的方向。 与百济之间,隔着碧波万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