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出祁连_25、闲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5、闲议 (第2/2页)

身后,抬起头来说道:“这是自然,这草原部落就是一群狼,那么有油水的事情他们为什么不试试呢?”

    “特么的,刘延庆那个胆小鬼根本就守不住燕京府!”刘法十分郁闷地骂了一句。

    李岘瞅了瞅老刘:“说真格的,你去了也是白给,这还真不是小瞧您。除非朝廷肯在幽州和河东各部署三十万人,才有可能守住边,问题是满朝的文恬武嬉,有谁还把边防当回事?还有官家能放心么?”

    “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那女真人将那大好河山给祸害啦?”

    “那还能怎样,您老人家还是先想想自己吧,前两天兵部不是还发了公文过来,要削减陇右诸军的粮饷?”

    “特婡婡的,这群忘八蛋!”

    “我给你说,咱们现在手上就这么点人,出了事朝廷就又会想起你来了,到时候您还有赵伯父可不能一时冲动,带着人就去了汴梁,还要继续装病,否则连咱们这老窝都保不住了。”李岘说道,“您二位可是陇右的定海神针,只要您老人家在兰州城头上一躺,那西夏李察哥就是不敢轻举妄动。”

    “甭抬举我,老夫可算是人家的手下败将!”刘法有些郁闷地说道,朝廷在胜券在握的时候选择与西夏议和,让他连报仇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别着急,当麻烦来了,也正是您老为自己正名的时候。”李岘笑了笑,“到时候我们能守住关中就不错了。”

    “连河东都保不住么?”赵隆吃惊道。

    “河东的兵力都让给掏空了,原来的晋阳城早被太宗皇帝给夷为平地,等于是河东北部失去了屏障,现在的太原城可比不了过去的晋阳坚城,想当年春秋时董安于建晋阳城可是作为赵氏的立国之本,他这样做等于是自毁国门。”李岘摇了摇头,“若是能守住河东还有什么好担心的,那样的话女真人根本不敢渡过黄河。”北宋立国之初,宋太宗赵光义攻克北汉都城太原,认为河东重镇晋阳作为大唐李氏和五代自李克用起后唐、后晋、后汉和北汉数朝皇帝的发家之处,地含龙脉之气,历代以来“盛则后服,衰则先叛”,下令将晋阳城用火烧水淹等方式彻底摧毁,其后于其北阳曲县境内重筑太原新城。

    现在的太原城由于是北方军事重镇,其规模也算是可以,但比起过去传承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晋阳故城来说无论是人口还是规模都是相差太远。过去的晋阳城雄踞汾水之北,依山傍水,自建城之后,就从来就没有让北方草原民族给攻克过。即是在隋唐之际北方突厥人兵锋最盛的时期,晋阳城都数次让南下的突厥人铩羽而归。

    当年颉利可汗能够带着突厥大军突入长安,和李二皇帝会盟于灞桥之上,却在隋末至唐初在面对晋阳坚城时三次无功而返。正是由于晋阳坚城的存在,河东山西之地自从公元前500年赵氏上卿董安于在晋阳筑城以来,不算内乱,由于太原坚城雄踞北方,就从来没有遭受过北方草原民族的入侵和蹂躏过。所以河东山西之地虽然农田并不富裕,但是人口数量却一直在国内北方地区保持在前列。

    而现在的太原新城地处平原地带,四周无险可依,只需加以长期围困就能够攻陷。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晋阳城的人口在隋唐五代时期一直保持在三十万到五十万的水平,紧急情况下能够一下就征召出五万丁壮武装起来,加上本身城中的守军,足有七、八万之众,这让本来兵力就不足的北方民族根本不敢绕过这座巨城轻易南下。而现在的太原城,人口不足五万,规模只有过去的十分之一,而且孤悬平原地区,与过去的太原坚城根本就没办法相提并论。

    很奇怪的是晋阳坚城是春秋时三晋之一的赵氏发迹和崛起的根本,作为赵氏后裔的赵光义却亲自下令拆毁了赵氏的一脉近两千年的根基,从术士们风水迷信的角度来看,不能不说是个天大的讽刺。

    这也是为什么李岘说赵光义此举是自毁长城的一个主要原因,从军事造诣和战略眼光而言,赵老二确实在这方面与他家大哥相比是天差地远。

    事实也确是如此,如果不是金兵一举从云州出兵攻占了整个河东,靖康年间的汴梁城绝不会处于四面皆敌,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因为河东只要有驻有重兵把守,随时都有可能东出太行或是南出王屋,攻击金兵的后路。

    “有什么法子能够保住大宋?”刘法问道。

    李岘用奇怪的眼神看了一眼老刘,这才慢慢说道:“迁都!把都城迁到长安或是江宁,也许就问题不太大了。”

    在东京做了好几年朝臣的赵隆在边上叹息了一声:“你说的法子确实可行,问题是满朝的勋贵和高官们家宅都在汴梁一带,他们还指望着皇帝帮他们守住家产呢。到时候满朝都是汹涌的反对声,此事决计无法办成。”

    李岘把两手一摊:“那谁还有什么办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