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 平辽事 (第2/2页)
说出来,否则就会在朝堂上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也正好给了以蔡京为唯的一般看不惯他行事作风的文臣们攻讦的口实。 他心里对于联金伐辽的前景感觉不妙,但却又不得不去做,而且到时他还得亲自去前线督战。 最终他长长叹了一口气,心事重重地出了垂拱殿,然后匆匆向枢密院走去。 …… 刘锜在东京生活了已经有三年时间,在高俅和天家的关照下,已经升作了殿前三司之一的侍卫亲军马军副指挥使兼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成为这支真正的“禁卫骑军”实质上的最高指挥官。 由于武艺高强和官家的赏识,刘锜作为亲信的侍卫统领之一,在每次官家出巡时,也差不多都是陪在官家身边,在官场上真可谓一帆风顺,平步青云。 在这个重文轻武的京城官场中,刘锜却凭借着官家的青睐和年青有为的前景,成为东京权贵圈子里为数不多很受欢迎的武人之一。 只不过刘锜对于目前的生活状况却是感到十分不满意,特别是在每次看到身体变形,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大胖子的大哥时,这种危机感尤其强烈。想当年自己的大哥刘锡也是叱咤疆场,在西军中也算是很有名的年青将领,但在东京生活了十年,就已经完全变成了现在这样,一口的汴梁官话,标准的东京富家翁样子。 他清楚地感觉到,现在的生活离他原来那要像霍骠骑、李轻车等人驰骋沙场,封狼居胥,名垂青史的远大抱负却是渐行渐远,他想摆脱这种逐渐沉沦的无聊生活。 而且最近这种念头也是愈发强烈起来。 每当这种时候,他都会十分羡慕起远在陇右的李岘起来,李家十七郎虽然在东京的权贵们眼里名声不显,但在整个西军内部,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远远地躲开这天子脚下,却可以随心所欲地做着自己想干的事情。 不过,刘锜在心里很明白,自己现在的情况是无法回到西军里去的,除非是他的父亲调到了东京来任职,朝廷是不可让他们父子两人同时在西北手握重兵的。大宋天家对武人的防范之严,是历朝历代之最。即便是当今官家对他十分信任,也不可能改变这种规矩。 只不过在得知官家已经作出联金灭辽的决定后,刘锜似乎感觉到某种摆脱目前困境的机会就已经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在殿前司的公事房里,刘锜这次算是打着自己的主意,来拜访他的顶头上司高俅。 高俅在西军中与刘仲武共事了十多年,两家算是至交,刘锜平日里在见到他时,也是执以小辈之礼甚恭。 高俅是比刘锜早大半年回到的东京,不过,一回到京城,官家就任命他为殿前司都指挥使,等于是把侍卫新军殿前三司的指挥大权从童贯的手里分了出来,交给了高俅,由此可见官家对他的信任。 由于久在西北,高俅在京城的权贵圈子里并不是很受人欢迎,在朝中也没有什么盟友,平日里能够依仗的也唯有官家的信任,所以为人处事十分低调。由于很少说话,他在朝堂里的影响力也十分有限。 刘锜在见到高太尉后倒也不用见外,就把童贯现在正做着征辽准备和自己想调到河北路前线去带一支边军,建功立业的想法给高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高俅在听了他的意见后沉思了一会儿,又喝了口茶这才缓缓说道:“贤侄渴望在沙场上建功立业的心情老夫可以理解,只不过以目前官家对你的倚重,不一定肯把你放到边军里面去历练,而且童贯这人对老夫和你父亲两人一向不睦,也是不太可能答应你进入他主管的大军之中的。况且,以老夫所见,此番行动,是福是祸,也是难说的很,你的想法首先在老夫这里都是通不过。” “可我总不能一直这样在京城里呆着,您看看我大哥,现在都长成什么样子了。”见高俅不同意,刘锜有些着急。 “这种事着急不得,只不过现在你父亲已经致仕,倒也并不是没有什么机会。童贯的河率路你是不要想了,但这次可能西军中有不少的部队会调到河北一线,既然你有这种想法,老夫倒是也能帮上点忙,看看找个机会,把你调回西北的边军里云。” “那小侄这里就多谢叔父成全了。”刘锜站起身来,很正式地向高俅深施了一礼。 高俅见此,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 从殿前司出来,刘锜心底的郁闷减缓了许多,在心里多少有些期望地审视起了大宋国这场正在准备着的新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对他而言,这场战争一旦打响,目前的处境肯定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也许就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