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做岛主_关于袁崇焕杀毛大帅的罪责的考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关于袁崇焕杀毛大帅的罪责的考究。 (第3/4页)

杀了一位朝廷的一品武官……一颗赛艇。

    第三,虐待辽民

    “那么,在天启七年到崇祯元年这段时间,毛文龙治下的东江镇应该是历史上最舒服的时期。

    1)充足的粮饷。

    2)没有对外战争。

    东江人民在毛文龙的治理下,有理由在这段时间度过一段幸福的时光。

    然而,当我们打开历史文献时,历史事实却无情地告诉了我们相反的事实。”

    以上是一片圆嘟嘟的软文里,袁粉们脑补的画面……你他娘的五六十万人吃四万人的粮食然后没法种地,告诉我你度过的是一段幸福时光……我们今天的袁粉们真的跟当年的文官集团们一模一样——狗屁不通。

    “山坳僻处之间尽是白骨成堆,肝肠余汁,惨莫惨于此,痛莫痛于此,内地尚作观望,恬不忧愁”《东江塘报》天启七年

    “臣实为受国厚恩,不忍卸担,自矢戮力以完辽事,观今三月将尽粮未来一粒,饷未到一分,啼号疾病,白骨满沟,而犹中哓哓污臣者不止,臣亦何苦恋此绝岛,而招人污蔑之毁也。”《崇祯长编》毛文龙疏,崇祯元年三月

    按照袁粉们的说法:“毛文龙大帅治下的东江镇在天启七年到崇祯元年这段时间,不仅不是富足安详,反而出现了饿死遍地白骨盈沟的大饥荒!由于这两份文献并非朝廷文官造谣诽谤毛文龙,而是来自《东江塘报》和毛文龙自己的奏疏,所以其真实性是不容质疑的。”

    是不容置疑,这是在催饷,登莱文官集团在天启七年末崇祯元年初几乎卡死了东江军。

    本来那点粮食就不够吃,天启七年,在朝鲜的屯田被毁,半个朝鲜被女真破坏也买不了粮食,随后仅有的登饷登莱文官漂没迁延,毛文龙催饷催粮,着急之处当然要往惨里写,难道写本部粮草富裕,兵强马壮,登莱今年不用送粮草来了?

    虽然是夸张的笔法,但是终究不离事实:东江军的饥荒到底有多惨,“食不充腹,衣不蔽体,空拳赤足”,“白骨盈沟,饿殍满道”……朝鲜方面记载:毛兵饿死,僵尸相枕云。(仁祖实录卷十四),然后怎么办呢?

    “……许多人命,将骈就饿死,至于相食,恳乞发粮。以赈垂死。且言标下二十将官,各领三千众,宣川,郭山,定州、嘉山等处,弥张闾里,讨食于丽民……”《仁祖实录》

    有组织的六万要饭的……也是够了……

    对于这个问题,朝鲜方面很苦恼,辽民给朝鲜的财政带来了比较沉重的压力,然后朝鲜方面当然不开心,于是脑补开始了:

    《光海君日记》记载:“(毛文龙)既而欺逛中朝,迁以接济辽民二、三十万,岁发帑银二十万,潜结宦官魏忠贤辈,都不发包,入诸内挡。岛粮则专责我国。虚张捷报,至作毛大将传,铺张战伐之绩。蛰居孤岛,徒事张皇,转增功赏,官至后军都督。”

    《仁祖实录》卷八载:“时都督以复辽为名,召集辽左饥民,遍置于清川以北,而天朝所赐钱粮,占为私用,安坐岛中,独享富贵,以此军兵咸怀怨恨。”

    所以毛帅贪污的钱到底是归了魏忠贤还是自己贪污了?朝鲜两代君主自己都口径不一,朝鲜方面的脑补真是可以的,至于到底有没有被毛帅贪污……我在想,如果毛帅真的贪污,那赃银呢?袁崇焕杀毛文龙之后这件事情就结案了,如果毛文龙真的贪污有迹,圆嘟嘟不拿出来大肆宣扬?要知道,擅自杀了一位一品武官,那可是八议之论,天子权威,他自己最后也一定程度上死在这条罪名上,要是找到毛文龙贪污的真凭实据,他不得闹得天下皆知?可是事实上,直到三顺王降清,毛文龙“贪污”的巨额军饷都没有见于史册。

    原因为什么我已经说了,东江军兵民都要靠饷养,五六十万张嘴,哪里有够的时候。

    然后这个时候,偶尔看到朝鲜史书的袁粉们高潮了,因为他们发现,朝鲜曾经建议过要把东江军中的辽民转运进入山东,这样不挺好的嘛,东江军可以摆脱包袱,辽民可以到内地耕作自己养活,甚至可以为大明提供赋税,朝鲜也能喘口气,于是配合朝鲜史书的记载,袁粉们的脑补开始了:

    仁祖实录卷四十月丙午:上问于张晚曰:卿顷往西路,边上事机如何晚对曰:臣不能深入,边上之事,不能目观,而然与在此间所闻有异哉本道有风水灾,民忧失稔,而犹不至于饥死,但漠人遍满侵害,守士之臣,不能禁止,此可虑也。上曰:辽民行乞者甚多云,其数几何晚曰:流民之行乞于价川等处者,几三千人,而以青布帽子等物,贸得米谷,负戴络绎于道路云矣。上曰:天朝赤子,如是饥死,何以为之毛将何不入送中原云耶晚曰:王士善则以为当入送,而都督不肯云矣

    仁祖实录卷六五月辛酉:遣判敦宁金尚容于毛都督军门。时辽民之来投椴岛者,日以益多,接济之事,专责于我,朝廷忧之,特遣金尚容以老弱入送山东之意

    仁祖实录卷六五月乙卯:上于太平馆接见毛承禄,上曰:“百万辽民,相继来投,前头接济,有何善处之道乎“承禄曰,目今山东运饷不日将到,见贷之数亦可偿之。上曰,小邦连岁凶歉,未能称意周急,苟有余力,何敢贵偿,且督府百万之众仰给于朝廷,而泛海运粮,实有未逮。小邦亦且残破,未有输粟之力,今为督府计,未若留其丁壮,而尽送老弱于山东,以省转漕之弊。

    (以下是某位袁粉软文里的原话)

    荒芜日辟,以辽人守辽土,科臣与抚臣之计,不待再计者——《两朝从信录》

    于是朝廷让把人调出来,马上毛毛虫又变口气了,就是死活不肯送难民回内地,关于不肯入送中原理由,毛毛虫则言之有名,即灭贼复辽之称。

    承禄曰:当俟剪灭此贼,始议卷归耳(仁祖实录卷六)

    如果灭不了满清,就不放辽民入内地。好一个“辽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可打仗是军队的事情,硬把辽民留在东江干什么?况且其中还有老弱妇孺,浪费粮食吗?为什么?朝廷给毛毛虫减轻负担不好吗?毛毛虫自己为什么还要自己硬要留下包袱和麻烦,即使辽民在朝鲜要饭生不如死,难道一定要难民死也死在东江?

    是的。其实,打从一开始,毛毛虫就没打算让一个辽左难民活着离开东江。

    这就是典型的开始胡乱攀扯了,东江对于辽民的态度到底是什么样的?袁粉们以为李朝实录不好查就可以胡乱掰扯了?毛承禄那句话这帮杂碎们只截了一半……

    我把全文打下来给大家看:承禄曰:当俟剪灭此贼,始议卷归耳,曾为请马,屡次移咨,而久无回报,

    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辽人在明末的悲惨经历,在袁崇焕辽人守辽土的方略出台之前,明政府军队对于辽地难民的政策是非常残酷的。天启二年有一位官员分析说:

    “臣观今日国家功令,残辽流移之氓,混乱窃入内地者,定以jianian细论。此令中外奉行,严于细柳矣。登莱之地,辽民不敢逾望海涡一步,则夫遗黎之在辽阳者,势必尽驱而置诸海岛间;有辽民之奔窜于风波而止乎内地者,亦如惊鱼骇鸟,逃之乎深密而后可得其性命之情;则辽民之不窜入于酋奴,而依归于文龙也,即三尺乳臭亦文龙之义士矣”。——《两朝从信录》

    关宁军的老领导孙承宗都看不下去了:“捕获jianian细纷然见告,而左袒经略者捕皆巡抚之人,左袒巡抚者捕皆经略之人,甚至喑哑孤儿,立杀受赏。其敕所司调剂宽严,毋以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