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七章 小镇有故事 (第2/2页)
着老人。 老人 似乎还在气头上,脸色不是很好。 女儿瞧见了,只是撇了撇嘴,不以为意。 林葬天站在她们后,饶有兴趣地看着这对母女。 人世间的许多波澜壮阔,最终都会化为平平淡淡的一言一语。 记在了心上,任凭生活多么的平淡无奇,便也是大开大阔的场景萦绕心头,映在眼中。 母女二人走过一条河边小路,路旁的柳枝随风摇摆,轻轻地拂过母女二人的眉头,痒痒的。 远远跟在后面的林葬天,看着柳枝微微摆动,母女二人互相搀扶的温暖场景,笑眯起了眼睛。 “柳叶扶眉低梢语,风里垂杨千万线。”林葬天双手负后,凝视远远方。 洋洋洒洒的写意,都是平凡之人塑造出来的不平凡的意境。 这位老人的女儿从未婚嫁,自从老人体渐渐不好了以后,女儿就担负起了照顾老人的重任。 从二十岁左右的大好年纪,一直到现在双鬓发白,青丝变白发。这一路的时光片段,真的比较沉重了。但是骂骂咧咧的,不知不觉间竟然也熬过来了。老人之前也为自己这嫁不出去的女儿cāo)心不已,难道是自己这女儿长得不好看,没有人要?但女儿随自己,想自己当年,也算是镇里的一枝花,后来嫁给了她的那个爹,就变成黄脸婆了。老人也不图自家女儿找个多好的女婿,只要是个踏实有耐心,会过子的就行。老人也时常将这些话语挂在嘴边,可是女儿却从来都不听。 老人不知道的是,追求女儿的人其实很多,比她想象中的要多,但是每次前来求亲的人都被女儿堵在山脚,给拒绝了。女儿不是不想找个伴,但是若是自己找了伴,恐怕母亲就没人照顾了,自己的那个爹又走得早,那么一切的东西,不还是得自己来承担。 对于此事,女儿想得很多。 其实镇子里面的人也劝过她不少,可她什么都不听,凭着自己的一手艺,在镇里找了个时间充裕的活计,方便照顾母亲。镇里的人眼见劝不动,便只好放弃了,在生活中,对于这个丫头能帮则帮,人冷暖,如冬火炉,炭火足了,便是气腾腾暖人心。 随着女儿的年纪越来越大,老人对于女儿的终大事也就不太插手了。 无论他人怎么说,只要自己的女儿过得开心就好。 可是每次黄昏下,老人偷偷地瞧去,在昏黄阳光下的女儿的侧脸,没有太多的绪在里面。 老人便有些失望。 她好像不是很开心啊。 渐渐的,老人好像是听到了什么,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错啊。 再之后,老人看向女儿的视线里,除了关心之外,多了些心疼和愧疚。 女儿不动神色,却是将一切都看在了 眼里。 所以第二天一大早,女子就跑到那户说错话的人家,骂了一炷香的时间。对方自知理亏,便只好受着了。 中午的时候,女子又和平常一样,回到家里照顾母亲,切菜淘米,制备起中午要吃的东西。 一切如常,子细水长流。 时光兜兜转转,筛去了不少的“锋锐”、“稚气”,留下了足以面对世间残酷的坚毅。 老人的腿脚愈发不便,女儿也生了白发,愈发得力不从心起来。 幸运的是,一切如常。 山头上,一座不大也不小的茅草屋立在山尖,傲视风云变幻。 母女二人走走停停,走上了山。 回到家中,老人坐在椅子上揉捏着自己这双不争气的老腿,她睁着混沌的眼睛,望向那个忙碌如常的影。 老人很愧疚。 但是她不能说,因为若是说了,女儿会不开心。会觉得自己这么多年,没有办好照顾她这件事。 作为母亲,对于女儿来说,有的时候,不仅仅只是作为女儿的母亲。 林葬天站在屋外,无声也无息。 他看着晒着阳光的老人,忙碌的女儿切菜爽利,在菜板上发出“铛铛铛”的响声,十分地麻利。在一旁的柜子上面,那些纸条上密密麻麻的写了许多关于老人所需要吃的药和食物,大大小小,事无巨细。 纸上的字,歪歪扭扭,写得认真。只有女儿懂得那些总结多年的纸上,到底写了些什么。 林葬天看着那些纸上的文字,默默点头。 这大概是世上最动人的文字了。相信就连作为“书圣”的南宫七溪也无法否认。 世间文字千千万,但是见之感触颇深,甚至眼睛泛酸的,很少。 林葬天收回视线,默默地走下山去。 这么多年,他比较喜欢看看别人的故事。 因为他觉得他们的故事,好像都有让人眼睛泛酸的力量。 子不管如何,都要继续。 一切如常,大概也是世上最美好的形容人间词句了吧? 山上的女儿在忙碌之余,瞧见了一封粉色的信封。她只是偷偷地瞧了一眼,便已是满脸羞红。 她眉眼如初,依旧清澈明朗。难得今露出小女子的神态。她瞧向外面,咬了咬嘴唇。 到底是哪个不知羞臊的登徒子,居然这么大胆? 老人看着今格外不一样的女儿,乐开了花。 人啊,都是有了希望这个东西,才能有力气走得更远的。 世人都熟知,却不常做。 小镇的故事,历经千秋岁月、悠悠长河,愈发得醇厚醉人。 让人不眼睛泛酸,由衷赞叹一句:辣人的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