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八章 中秋晚会(二) (第1/2页)
看着队伍前头已行至舞台后方,王浩跑上前去,吹响哨子,举手示意了几个简单的动作。 列队的学生便依次有序的以班级为小方阵,在后台划定的休息区内暂时等候演出的开始。 待将众人安排妥当,天色已经微暗,身后半开放式的舞台上,有工作人员将各式大小灯笼一一点亮。 广场四周甲士林立,足足三道人墙。舞台正对宣德门城楼,两侧各设有四个观众入口处。 入口处还有一名书记员,用来记录人数,防止入场的观众过多,避免人数过多造成拥挤,从而发生安全事故,这是王浩事先再三叮嘱过的。 除了书记员,入口处还都摆了两个半人高的大木箱,那是用来装钱的…… 既然本次演出的目的就是为了募捐,事先王浩就已经做了一些准备工作,走访了几家比较有名气的大商家。 如此规模的演出,没有官方的大力支持肯定是办不成的。不但出动了大批禁军将士维护秩序,就连广场四周用来照明的高大火炉都是从城外军营运来的。 随着演出时间渐渐临近,场上已有不少观众提前入场占好了位子,很多入场的观众看到入口处的木箱上写的标语,竟提前掏了口袋,这倒是在意料之外。 卯时双刻,万事妥当,准备第一场演出的队伍也以在幕布后就位。 看着台下黑压压的观众,以及人墙外围大批不得入的人群。隐在舞台一侧的还玉有些哆嗦的小声对王浩说道。 “老……老公,我有点紧张。” “要说上台的也是你,这真到了台上咋就哆嗦起来了,这有点不是你的风格呐。” “要……要是跟大家一块演出肯定不会紧张,这当主持人,我还是头一回……” “嘿,没事,有这个挡着脸呢。” 说着,王浩提了提手中的那个铜皮喇叭。 “哪有你这样的……” 还玉轻笑出声,使劲锤了王浩一记。 “不过待会要是忘词了就赶紧把喇叭放下来,我好马上接上。” “知道啦,就那么几句话,早背熟了。” 此时,场下的观众却纷纷转头朝向了背后的宣德门城楼,并陆续拱手朝那边施礼。 见此情景,王浩抬头仰望,果然,赵老大也如约而至,坐在了正对舞台正中的位子。还有不少陪同者,向两边依次排出好长一排。 …… 报时的三声锣响,提示着本次慈善晚会正式拉开帷幕。 有明月高悬,有桂花飘香,有嘉宾满座,有歌声绕梁。 “海上升明月!” “天涯共此时!” “诸位相亲!” “诸位父老!” “值此中秋佳节,承蒙我大宋皇帝陛下大力支持!” “我五里坡义学,将在今晚……” 舞台上,夫妻档,你一言,我一语。 提这着个大喇叭,模样虽有些不雅,胜在华服盛装,青春活力,又有明月相伴,倒也应景。 初见如此开场画面的大宋百姓,心中除了新鲜,还是新鲜。 顿时,嗡嗡嗡的议论声掩盖场上一对璧人的激情演讲。 “……本次演出,正式开始!” 两个合力喊出的序幕稍稍压下来场上的议论声。 伴随着急促短暂的神经质二胡开场音,帷幕被缓缓拉开,自后面跑出一大群孩子。 好奇的观众顿时发出一阵哄笑,然而这哄笑声马上又被极具节奏感的鼓声所压制。 跟着鼓声一同踏响的还有舞台上孩子们扭腰踏在地板上的脚步声。 紧随着稚嫩的童声齐唱,场上爆发出更为响亮的哄笑,试图再次压制台上的歌舞齐鸣。 台上台下你来我往,势均力敌之际,宣德门城楼上,赵老大那粗旷的笑声也加入了其中。 “这小子……哈哈哈。” 然而不知不觉,拍着大腿的手竟跟着台上的节奏打起了拍子…… 人群中,笑开了花的妇人抹了一把眼泪,又不自觉地弯下了腰。 广场边,执枪站立的禁军甲士紧抿双唇,肩膀在急剧的抖动。 一曲最炫民族风,迅速让台下众人化作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 扁担宽板凳长 扁担想绑在板凳上 扁担宽板凳长 扁担想绑在板凳上 …… 一曲刚完,后台便传出整齐响亮的绕口令,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一段更为急速的说唱紧随其后。 东瀛欧巴桑买了件汉服给女娃 波斯来的薛西斯爱上羊rou面疙瘩 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 嘴里念的说的都是咱的中国话 …… “噗……”御街旁二楼窗口,大官人喷出一口茶水,对着身旁的通家好友戏谑道:“李兄,这银牙利齿犹胜弟妹三分呐哈哈哈……” …… 哥哥弟弟坡前坐 坡上卧著一只鹅 坡下流著一条河 哥哥说宽宽的河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听在过惯了悠闲生活的京城百姓耳中,这大脑犹如坐了过山车一般一片空白,张大着嘴一时忘了言语。 …… 好多外邦人学中国话 孔夫子的话传扬神州遍天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