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 各有心思 (第2/2页)
员去给程德玄家中的一个下人送了一吊钱的回扣。下回去送回扣时自己得找个借口引诱他去赵德昭藏纸条的墙洞里去取钱。 这是很关键的一步,只是这借口有点不好找,不过观那厮接钱时提心吊胆的模样,应当也是不希望自己这样上门送钱的。 说到钱,又有一件让人头痛的事,那就是义学的开销越来越大了。开学不过短短几日,这学生的数量就迅速地增加了一倍。 每日都有贫民窟的家长带着自家的娃来义学哭求,是真的哭求。自己是真的不想再收了,再这么收下去,早晚有一天得把自己吃穷。 奈何实在拗不过还玉母女,人家都跪在那磕头了,你还不收?那就是没人性了,一个娃每天才吃多少? 于是又不得不重金聘请西席,真的是重金聘请的,即便这样也只能聘请到半吊子西席,教学素质实在不敢恭维。 一直这样吃大户肯定是不行的,又不能将这些娃拉去工坊勤工俭学,能拉到的赞助也是极为有限,让朝廷拨款也是镜花水月。 那么就只剩下一个办法筹钱了,让这些娃自力更生,利用课余时间排练一些节目,定期组织几次慈善汇演。 如何进行王浩都想好了。印些传单带着几个娃去城中散发,请汴京城的百姓去五里坡观看演出。 咱那cao场挺大的,一次容纳个千把人观看不成问题。也不需要卖门票,就在边上安几个大木箱子,再排练几个煽情的节目,给不给钱完全自愿。 把这馊主意跟还玉一合计,两人一拍即合,就这么干。现场筹集的善款是小头,主要目的还是能拉到几个折惟信与杨延青这样的长期合作伙伴。 除了教师问题和资金问题,人数增加后还有令人头疼的管理问题。要把两百多个野生娃儿变成一个学生,这其中要做的工作量是巨大的。 好在秀芸秀宁两姐妹和雍丘义学的那帮孩子起了大作用,之前的那段经历给了他们相当宝贵的经验。 秀芸姐妹俩现在俨然就是孤儿院院长阿姨一般的存在,王浩还给他俩安排了专用办公室,主要负责学校内部的管理工作,照这势头下去,成为大宋朝的新女性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还有雍丘义学那几个年龄大些的娃,简直就是小蝶的翻版嘛,而且还是高仿的,最可怕的是有点独裁式管理的味道。 这让王浩有些担心,如此下去小蝶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会越来越不可动摇,恐怕不是个好现象,会对小蝶的成长带来很不好的负面影响。 只是就目前看来,这样的管理方法的确是最有效的,这也是一件烦心事。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学生的超员问题,就这么块巴掌大的地方,容纳个三百名学生是极限。 照这势头下去,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个极限。到时就只能狠下心来将人拒之门外了。 “你说给他排练些啥节目好呢?”还玉过来打断了王浩的思绪。 “唱歌跳舞呗,还能有啥。”王浩不假思索道。 “不弄些小品啥的嘛?我觉得让小家伙们演几处戏曲也不错。” “那不行,又没有扩音设备,小品啥的就算前排的观众也就听个响,只能唱歌和一些简单的广场舞。而且得是大合唱,才能让场上的人都听到,要煽情的,小草,世上只有mama好之类的,哭死他们。” 还玉听了噗哧一笑,“这会不会太单调了?总不能全是大合唱吧?” “唉,你还别小看了大合唱,没有一首歌是大合唱不能搞定的,即便是像红叶的祭奠之歌这样全篇只有啦啦啦一句歌词的歌,要是由几十个孩子哼出来,那场面也是极为煽情的。 这世界人们的娱乐活动单调,来几场大合唱足以应付了,有钱人去花大价钱去青楼也就听个曲。” 说到这里,王浩又想起了上次去妙音坊听曲的事。花那么多钱,就为听人家唱个曲,还是不怎么样的曲,那钱真他妈好赚。 “去青楼听曲?你咋知道的?”还玉的关注点迅速转移。 “呃……听……听说的,听说的。”王浩措手不及。 “听说的?怕不是切身体会的吧?”还玉投来一记怀疑的目光。 “哪能呢,我怎么可能去那种地方。再说这世界的青楼可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王浩感觉自己越描越黑了。 “哼,就你那德行,我还能不知道?我告诉你,偶尔因为应酬去两次可以,但要是敢做出对不起我母女俩的事,你就看着吧……” “唉其实我就去过一回,还是杨延青那小子硬拽着我去的,而且里面真的只是听曲的。”王浩立马老实交代了,前世时自己也常有应酬,对这事老婆其实也是比较开明的。 “你少来了,是你硬拽着他去还差不多。在这里也没个手机电话啥的,喝醉了也没办法打电话叫我来接你了,以后全得靠你自觉了,知道不?” “没有以后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