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四章 梁上君子 (第1/1页)
名伶蔓姬,同他一样都是“为间之人”。 清泉看着向他走近的蔓姬,眼中浮起笑意,恰如三月里拂过满园白玉兰的风。 待她走近时,清泉才看清了她的脸,不由想起此刻正在南梁宫廷内值守的兰。 蔓姬曾在满庭芳扮演过兰,而兰在不久前与她一同登台之事,他亦有耳闻。 这两人倒是渊源颇深,同样的姿容绝世,又同样陷入权势的斗争之中,不由己。 “蔓姬来迟,让公子久等了。” 清泉站起来,还了她一礼道:“无妨,在下百里清泉。” 蔓姬见眼前之人温文有礼,看到她时并不似旁人一般惊诧于她的样貌。顿时让她对清泉生了几分好感。 “百里公子可将所征词赋带来了?”她直入正题道。 清泉指着亭上的一沓纸笺道:“今所收词赋尽数在此,请姑娘一阅。” 蔓姬坐了下来,仔细的翻看着那些诗文,清泉坐在她的对侧安静等候着。 有侍女得了梁墨命令监视二人,此刻正装作途经兰亭在暗中观察,却不想看到了这和谐唯美的一幕。 园内的玉兰树清香阵阵,兰亭中的男女俱是一白衣,一个温文俊雅的才子,一个是气质如兰的佳人。一位在认真的翻阅着诗文,一个在安静的候着眼前人。 午后的阳光温,风在摇着玉兰树的叶子,这二人便是坐在那不说话,光看着也十分美好。 当然,这一切只是这名侍女的自我感觉罢了。 郎是他国派来的为间客, 妾是风月场里的无人。 他二人之间又怎会发生美好之事呢。 清泉见蔓姬翻到了最后一页时,突然用手压住了纸。 蔓姬抬眸,目光不解的看着他。 清泉的唇边依旧是谦逊有礼的笑,“清泉以为,这最后一首词做得最好,希望姑娘好生品鉴一番。” 蔓姬听到他的话,并无任何表示,面色清冷的似天边月。 清泉放开了手,她又翻到了最后一页,看到这词名为《梁上君子》,那一向平静无波的目光才起片刻波澜。 她看完之后,又将所有翻阅过得词赋叠在这最后一首上,对清泉道:“确实是一篇好词。” “通俗易懂,却又别有深意,用于教化百姓,再好不过。”他刻意的加重了教化二字。 蔓姬看着他道:“公子所言,”她顿了一下,那清冷的面色终于露出一丝笑意,“极是。” 清泉这才满意的起,对蔓姬行了一礼道:“那我便静候佳音了。” 说完,他便走出了兰亭,背影很快没入了满园白玉兰中,消失在那余香清雅处。 侍女见二人无过多的交流,蔓姬在那公子离去时也没有看他的背影,便认为这二人之间没有什么事,也离开忙活别的事去了。 蔓姬早就知道梁墨会派人暗中监视她,故她方才连正眼都没瞧清泉一眼。此刻见侍女离去,这才有将手中的词赋又翻到了最后一页,仔细看了一遍。 “作这词之人倒是大胆。”她轻笑的评价道。 她走出了兰亭,走到清溪旁,将这一首《梁上君子》放入溪中,清澈的溪流很快将纸上的墨迹晕开,那纸也随着流水,飘去了远方。 这首词的作者正是清泉。 午后的时光一晃而过,在傍晚来临之际,天下起了大雨还夹杂着狂风,走在路上的内侍拿伞的手都摇摇晃晃。 在宫中值守的兰终于画完了军事布防图的最后一笔,将书册收入怀中,长呼了一口气。 “楚中郎将。”一道熟悉的声音叫住了他。 兰回过去,发现正是内侍总管的徒弟小禄子,便笑着问候道:“禄公公,近来可好?” 小禄子看着倒是稳重了些,不似初见时那般腼腆了,“只要主子们无事,奴便一切安好。” “不知这场风雨何时能停。”兰看着瓢泼大雨不断的冲刷着远处的宫,幽幽的开口道。 小禄子随着她的目光看向那座宫,正是金銮大。多年来多少皇室子弟,在这座宫前栽了跟头。 但师傅说,这皇城内外,最是容不得多话之人。他装作没听懂一般对兰道:“现在已过了宫中换防的时辰了,大人可是要回官舍?” 兰无奈的点头道:“可惜,今未曾带伞。” “正好奴现在无事,便送大人一程吧。” “那便有劳了。”此刻她怀中还有刚绘好的书册,若是被雨打湿,那便得不偿失了。 小禄子去取了伞,很快就回来了,对兰道:“大人,走吧。” 他撑着伞送兰去往宫门,一路上二人无任何的交谈。因走在雨中,地面的水溅湿了他们的鞋袜。 到宫门口时,兰才诧异的发现云杉正等候在宫门外。 “多谢禄公公,我的随侍来了,送到这便可。”兰辞别了小禄子,走到云杉的旁。 “你今怎会来?”她又看到停在宫门边上的马车,对云杉道:“这马车是你租来得?” 云杉面无表的点头道:“今天降大雨,我记得你早上出门时并未带伞,便来了。至于这马车……”他看了一眼脚下,见兰的鞋面早已湿透,开口道:“原本觉得若是你我走回官舍,这鞋袜必然会湿了,便租了马车。” “你倒是有心了。”兰有些感激的说道。 她跟在云杉的后上了马车,车上还带着一丝暖意。她这几陷入梁国政权斗争的风云之中,无暇顾及云杉,难为他还能这般待自己。 二人回到官舍后,兰也只能与他说了句不用给她送晚饭便匆回房了。 云杉站在房檐内,看着兰紧闭的房门及室内亮起的烛火,轻叹了一声。 兰这几的反常他自然是看在眼里的,心中也清楚她究竟是为何事在忙碌。 这南梁的天,终是要变了。 只是不知道若南梁的政权更替了,他那两位王爷又当如何?小王爷好不容易有了一位至交好友。 这场雨来得很急,似乎也没有停的意思。 梁王此刻在自己的寝内批阅奏章,突然想起明月行刺一事至今毫无头绪,心中烦躁,将手中的朱砂笔一扔,红色的朱砂液溅在奏章之上,似留下了一道血迹。 昨他便是因为“行刺之人是敌国派来的探子”这个猜测而辗转反侧了一宿。 内侍总管见梁王丢了朱砂笔,便知他是为何事而发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