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百八十一此去悬殊高下迷,长闻行将呜咽声 (第3/3页)
,而全是严君颢人马,如此齐心协力,正如铜墙铁壁一般。 柳枫与严君颢列阵之时,早已料得如今形势,故五行方位俱是严君颢的定远军士兵。三千士兵略通水性,但并非原船舰匿伏的水兵。 当日船舰抵达濠州城外,雨夜恶战,水军死伤数众,后来柳枫决定从城内士卒中抽拨,以补水军漏缺,营中一位小将听说,特意闯入柳枫帐内建议,务必要从定远军中抽拨才可,不然水军若是来自各方,习性不一,太过分散,短期内若难融合,假若敌军来犯,必有灾祸。 那小将名叫郭廷谓,柳敏儿挟舰到达的当晚,在涡口遇到敌军以浮桥拦击,情急之下,正是郭廷谓舍命纵一火船直趋,焚断浮桥,大队人马才得以过河而来。 自那后,这郭廷谓浑身被火烧伤多处,便始终留在营中养伤。 柳枫见是此人,自是颇有好感,又听他一番见解,直叹其人真知烁见,遂从之。而严君颢乃真曜夫子门下,本乃修道人士,对于五行列阵甚是精通,以往便有在军中训练。 柳枫从京师携带的兵马不穿插內围,则守在大方阵外围,随时御敌,为的便是军士作战默契。如今外围俱是已方人马,若有敌军来攻,这些人便要死命保护內围安危,此刻他们也正与端木静等人缠斗,断绝了朱军内外联合的念想,同时也防止內围被敌攻破,但有敌贼从内逃出,即刻以长枪刺之。 这外围兵马足有万余,俱是昔日李璟拨于柳枫的,由柳枫调遣。既归于柳枫帐下,自与柳枫存有默契。柳枫闯入阵中,他们拼力保护,也在情理之中。 再说这外围阵列,南北两侧,俱为旗阵,无论南面,还是北面,俱左右平行分开两翼,隔一段距离,并行站立,恰似围住了內围四面一般。 紧倚旗阵后方的,则是弓箭手,亦呈九九人数的方阵排列,他们见机放箭。 外围方阵东西两侧,与南北方向旗阵分布一致,各又细分两阵,也即是孙斌所言的‘薄中厚方,居阵在后’,机动部众密密扎扎,紧守在內围士兵之后,若内部不敌,立刻迎上,旁侧旗阵有难,也可相助。 柳枫隐身旗阵内,号令一出,旗手们摇旗呐喊助威,声势甚大。 白旆央央,旌旗满空飞舞,令人更觉唐兵人数之重,內围原本仅有三千士兵,可白旆一飘,呐喊声及起,成功为內围的少余兵众起到了虚张声势的效用,使他们精神振奋,斗志陡升。 内里被围的朱兵闻之,更为恐慌。 端木静欲率众破阵,援助朱友贞等人,其心一慌,俱无队形,做散乱状,进攻方阵外围。 忽见王岩指挥四千士兵从城内杀出,且看这些士兵,手推正箱战车,上装一种类似绞车弩的车弩器械。 绞车弩盛行于唐代,是攻城垒所用之物,唐初名将李靖曾言,绞车弩是将十二石之巨弩设在绞车上而成,能同时发射七支箭。 此绞车,置弩极高,多是争山夺水地带,早先柳枫曾命神兵门的门主独孤傲特意改进车弩,此弩威力极大,是将数张弓装上床架,以绞动其后部的轮轴,张弓装箭,若多人多弓,绞轴时,需以几张弓合力发箭,其弹射之力远超单人引弩。(参考绞车弩资料及百科) 出城后,王岩率先大喝,士兵们俱推正箱车,紧逼敌兵,张弦时,五六个人一齐绞轴,追着朱军散兵,箭簇齐发,敌贼慌不择路,被射死大半。 端木静眼见救助朱友贞无望,遥望方阵,含泪大叫:“二伯父,二伯父!” 朱友贞听在耳内,恨恨盯紧眭听轩,怒喝道:“顺吾意则生,逆吾心则死,焉敢背叛吾,且与姓李的小贼一般,尔等自寻死路。”言讫,探手抓向眭听轩的咽喉,十指箕张,挟起劲风逼人。 眭听轩知道朱友贞内劲厉害,不欲硬拼,及时侧身让开一步,朱友贞目光急转过来,瞬间与他对接,竟让眭听轩觉得昏昏然,暗呼:不好,他竟懂得摄魂大法!忙紧闭双眼。 他片刻失神,忽有坛主齐齐拥簇他的跟侧,一条重逾百斤的勾魂钢链打上眭听轩腰身,将他缠住。 眭听轩冷不防被此击中,险些将一口鲜血喷出,辨声不对,左手斜出,于腰间急抓钢链,那头的人见他挟住自家兵器,暗使劲力,将眭听轩往后拖拉。 眭听轩亦不放手,闭目使力,紧拽钢链不放,试图将那人拖垮,夺其钢链脱身,可钢链似是那人趁手兵器,使来毫无障碍,极为顺溜,但一加力,便将眭听轩拖前数寸。 眭听轩腰部被钢链愈缠越紧,越发吃力,知晓对方目的,拼命运气,拉住钢链,朝后移步,这一刻,寸许挪移,都觉得艰辛无比。 眼看他后移一步,取得喘息之机,便脚下不稳,又被那人拖前,此前所作的功夫尽皆白费,瞬时,他的双足被迫沿地擦过两道深印。 为护心脉,眭听轩半刻不得松懈,剑技亦不得施展,顷刻,与那人形成势均力敌的景象。 形势突然大变,子衣柳枫面色煞白,顾不得许多,挺身上前,欲助眭听轩,岂料朱友贞忽然一掌拍来,隔空发力,当世殊为罕见。 子衣柳枫被劲风急逼,风沙迷眼,如锥刺身,迫的他连忙以袖遮住面容,仍难挡住劲风胁逼之势,手臂未抬起,被风劲迫开。朱友贞目光疾射,他立时呆若无神,不知任何防备,手臂落下时,一张人皮面具随风卷飞,那张容颜竟是侍童舒望。 谁能料得这般变化?他的身长竟与柳枫不相上下,俱在八尺以上。 柳枫在旗阵内窥的分明,还记得画檀山庄内,眭听轩说过:“天一师伯送信于阗国时,曾内附一张人皮,师伯凭着仅有的记忆,做出柳师兄的面具,是为方便听轩日后使用。因柳师兄离开太白山是十八岁,此后与师伯再没有见过,故面具虽是柳师兄模样,却有细微差别,不过依听轩看来,鲜少有人发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