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百四十四痛楚千般无惧颜,从来凛凛女儿色 (第4/4页)
钟若引一步步逼进他,却教他不敢长久面视这个女子,连忙避过头。 钟若引目视他的神情,道:“您害怕了?害怕即使杀了天少侠,若引依然如此。您心中惶恐,故而才会语无伦次。您不但害怕斗不过若引,更担心今夜出兵,偷袭南唐太尉营地会失败,也怕您的爱将燕千崇会无法回来……”说着,环视堂内堂外,踱开步道:“在这里,您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不论是周室潭州刺史郭荣,还是南唐的李枫,或是华山派,都不能撼动您的地位,不能威胁您的性命。然而您心系天下,图霸业,岂能忍受在此关键时刻,失去心腹大将?” 朱友贞不得不承认钟若引戳中了他的死xue,今夜邀请天绍志来此后,燕千崇便依他早先的吩咐,率兵出去了。他虽然把握十足,内心却隐隐恐惧,每当出兵攻伐的时刻,他都会如此惶恐,那是因为他始终会想起曾经亡国的耻辱,表面佯装镇定,内心不受控制。 钟若引的确是个天才,闻名不如见面,果不其然,为何她偏偏是个女子呢?朱友贞心中纳闷,无比遗憾。 之后,钟若引便与他达成协议,言天绍志与他一道设法营救燕千崇活命,朱友贞则依照承诺,释放她和天绍茵出镇。 这一系列的变化,都在这个漫夜一并完成了。 眼看燕千云怀抱天绍茵没入树林,再也望不到,天绍志与钟若引双双收回目光,钟若引仍旧撑着原先天绍茵的那把伞,天绍志全身淋在雨中,望了望钟若引,雨水漫在面上,使他整个面庞都模糊不清。 天边隐隐有一丝亮色,雨却依旧不息,天绍志转过头道:“若宫主,多谢你舍命救我二姐,如今这件事已经办的差不多了,欠你的人情,天绍志万死不足以报答!” 钟若引摇头一笑,赶上两步,道:“你应该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做!” 天绍志铿锵地道:“我知道,你如此帮助天绍志,又将妙引许配给我,传我幻影神功,无非是隐域宫想让天绍志舍命报答!” 钟若引对这话并不奇怪,似乎早料到天绍志会看破自己心思,接口道:“不错,我需要你帮我们杀聂贞。但聂贞如今有所察觉,为防备我们,她现下又收了大理国太子为徒,借其势力,我们奈何她不得,是以,才将希望寄托在你身上!”目注天绍志背影,道:“你当初与妙引素不相识,甘愿以命相救,我就知道少侠不畏强权,不惧聂贞之势,是最合适的人选!” 天绍志见自己猜中,又想及大理王国的势力,面目异常冷肃道:“你错了,这世上还有很多愿意拔刀相助的人,不止天绍志一个!” 倒不是他惧大理国,而是此事牵连甚广。 钟若引盯住他,凛然叫道:“可是只有你挺身而出了,也只有你对妙引一片痴心!”自然指的是当初天绍志在隐域宫后山,营救钟妙引。 天绍志斜视她一眼,语气丝毫不让:“若宫主,你把我看的太高了!” 钟若引知道他必会答应自己,铿然道:“你值得我们高看!” 她主意已定,知道天绍志必要应承此事,天绍志叹了口气,转身说道:“杀聂贞的事,我自然会做,但必须是在中原,我不想伤及无辜,连累宫主和妙引!”回顾钟若引一眼,走远了道:“一人做事一人当!待会儿还请若宫主与妙引一起回去吧!如有可能,请取消天绍志与妙引的亲事!” 言下之意,他愿意独身去找聂贞,只要他与隐域宫诸人无甚关系,如杀死聂贞,大理国王也无法怪到隐域宫头上,说罢,径直远去,只留下钟若引呆呆地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身影,听着那霏霏雨声。 前方乃是石桥镇,朱友贞住在四方镇,却派出部分兵马,分散驻守于石桥镇各村中,那些士兵与百姓杂处,显然是朱室要与濠州做长久对峙。 故而天绍志一行人无处栖身,钟妙引就在附近荒屋落脚。 朱友善早已不在此处,因周廷赐了戍边十数郡县,给他们宗室,如今他们已为大周朝边将,再也无需委屈在四方镇,而是聚集雄兵,驻守周朝边境,与南唐夹淮对峙,也即是南起寿州,北至濠州而止。 此十数郡县临淮河分布,其境内有颍河、涡河,皆为淮河的两大支流。(①参考百科淮河水系介绍) 涡河东南流经开封,最后奔流于荆、涂二山之间,经蚌埠城附近的一处涡口入淮河;颍河是淮河最大的支流,流域北抵黄河南堤,在寿州正阳关入淮河。(②参考百科淮河水系介绍) 正阳关位于淮河南岸,得水运之利,擅舟楫之便,帆船竞至,舟车通达,水路七十二水俱通正阳,是扼守淮、颍、淠三水之咽喉,也是淮河中游的重要水运枢纽。其内商贾沓来,市井繁荣,物盛廛富,人口殷繁,地势优越,早已是往来商贩辗转辐辏之地,亦是客商们重要货物的集散地。(③参考百科正阳关介绍) 涂山位于蚌埠西部,而蚌埠城与濠州乃比邻相望。曾经大禹治水把山一劈为二,让淮河水改道,变成由南往北流,其山位于淮河东岸,与荆山属于隔河相峙。(④参考百科涂山介绍) 正是长淮西来,涡河北汇。(⑤参考百科涡河) 荆、涂两山夹淮对峙,又当涡、淮两河汇流之处,此处郡县形势险要,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尤其如后周与南唐这般南北分裂对峙的局面,就更成了争夺角逐的重要战场,历代皆是如此。(⑥参考百科荆、涂两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介绍) 朱室攻城,自然需要财资支助,是故四方镇沦陷之先,他们已攻下寿州的正阳关,并赶在南唐反击的前面,及时将荆涂二山附近地辖收入囊中,而后才拿下四方镇,威胁濠州,即是此次他们占据着有利地势。 昔日后梁的凤历皇帝朱友珪,正是屯兵驻扎在正阳关这个险要地势,与南唐的清淮军形成相抗之势。而荆涂二山附近则被朱友善占领,与驻扎蚌埠城的行军招讨使彭文贙大军相峙。 自周室封乐朱室诸人为戍边大将后,朱友善便移居荆山近侧的城内,不再踏入四方镇了,久处仙灵岛那等贫寒之地,他爱极了城里的富饶,早已按捺不住,如今是见山厌山之徒。 朱友贞则始终不愿意搬到郡县居住,也许在他内心深处,总觉得四方镇更安全些吧! 与周室商酌,此事乃朱友善一手凑成,多方奔走,与潭州刺史郭荣达成协定。 当日他带上自己的得意门徒燕千崇,与柴荣笑曰:“我们为周室边将,集中兵力扰唐,贵主志在四方,一心开拓天下,当可高居朝堂,集结主力,对付屯居北方的契丹及北汉。我们双方合力,只要贵国不在后方阻我兵马,我们愿为贵国效力。事成之后,贵国若取得天下,我两位兄长议定,只需到时应我等江淮一处地方便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